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综合类   2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本文利d~8(D_(4b))全组态混合统一晶场理论计算出来的ZFS及EPR参量,对Ni(Pz)_4Cl_2型化合物在低温下的热容量、磁化率进行了统一的理论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2.
制备了5-Br-PADAP与Co(Ⅱ)、Ni(Ⅱ)两种固态金属配合物。借助顺磁波谱法、电导法、质谱法和元素分析法获得的物理化学数据,给出了配合物的组成、化学式和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法、电子光谱法和磁化率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3.
测定了镍、坡莫42、4%硅钢线(片)和铁、15号及45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棒在匀速率增加外磁场下的微分磁化率——d磁场(dM/dH—H)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线(片)状试样与棒状试样具有不同的dM/dH—H关系曲线,这些曲线可用磁场速率α,以及A_(01),A_(02),A_1,A_2,B_1,C_1,C_2等参数拟合,每个参数均具有确定的物理意义。用磁畴壁运动理论得到了阻力函数的形式及其与材料性质、外场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4.
本文用半经典方法和唯象的方法分别讨论抗磁性、顺磁性和铁磁性的物理机制,并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5.
通过对安徽宣城向阳剖面Munsell指标、风化强度、磁学参数、稳定碳同位素等的研究, 提出几点与前期研究者的不同看法: (1)向阳剖面色调曲线与游离态铁(Fed )、铁游离度(Fed/Fet)、风化淋溶系数(BA)曲线表明, 顶部黄棕色土的风化程度偏低, 中、下部的风化程度普遍高于上部. 除了顶部黄棕色土层, 其余各层红色调深浅的变化, 与风化强度无必然的联系. 色调的变化可能是次生氧化铁矿物赤铁矿和针铁矿相对含量变化的结果. 因而仅以剖面内部不同层次间颜色的变化来判定存在“沉积-成土”序列, 是不充分的. (2)向阳剖面无网纹或网纹发育较弱的层次磁化率( χ )较高; 而在网纹发育的层次, 由于大量超顺磁颗粒(SP)和稳定单畴(SSD)被淋失或破坏, χ 低于均质红黏土近一个数量级. 向阳剖面c的控制因子并不是风化成土作用的强度, 因而不再有明确的古气候意义, 以χ 曲线来证实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旋回是不正确的. (3)向阳剖面有机质δ 13C曲线说明研究地区自第四纪晚期以来, 森林缩减, C4植物增加; 但仍无法证实该剖面存在多个“沉积-成土”过程的旋回. (4)目前的证据尚难证实向阳剖面存在类似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196.
以FeCl3·6H2 O、FeSO4·7H2 O和BaCl2 ·2H2 O为原料 ,采用固相反应法和微乳液 -沉淀法制备铁酸钡超细微粒。并进行了XRD、TEM、IR分析和磁化率的测定 ,结果表明 ,微粒的主要成分为α 型BaFe2 O4,平均粒径分别约为 2 38nm和 2 5 5nm ,单个微粒的粒径分别约为 3 1 4nm和2 65nm ,每个复合微粒中分别含有 72和 1 34个铁酸钡粒子 ;磁化率的大小随磁场强度、灼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7.
用金属钾还原不同阶结构的FeCl3-NiCl2石墨层间化合物前驱体制备了石墨结构层包覆铁镍纳米粒子材料(GEINP)。用四端电极法表征了样品常温电阻率以及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用古埃磁天平法测定了样品的磁化率。结果表明,GEINP电阻率高于原料石墨,呈半导体导电特征,表现为弱磁性,磁化率为10^-2量级。  相似文献   
198.
结合磁化率测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验改进方法。改进后实验结果较好,可以满足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99.
马脾铁蛋白磁性纳米颗粒的低温磁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兰香  曹长乾  刘青松  潘永信 《科学通报》2010,55(23):2312-2320
系统地认识铁蛋白内核磁性纳米颗粒的磁学性质, 对于建立和完善以铁蛋白为基础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环境磁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马脾铁蛋白具有反铁磁性的纳米内核. 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低温磁学测量技术, 研究马脾铁蛋白内核的磁学性质与温度、外加磁场大小、内核粒度以及观测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5 K 下, 等温剩磁获得曲线(IRM)和直流退磁曲线 (DCD)的交点(R=0.46)表明铁蛋白颗粒间具有很弱的静磁相互作用. 磁滞回线、磁化率和剩磁结果都一致地表明, 室温条件下铁蛋白纳米颗粒表现为超顺磁性, 在低于其阻挡温度Tb(~12 K) 时, 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出现未补偿自旋磁矩或者由于内部晶格缺陷而产生未补偿磁矩, 铁蛋白会呈现出寄生铁磁性和反铁磁性两种特征, 因而具有载磁能力和磁滞现象, 出现稳定单畴(SD) 的性质. 超顺磁性铁蛋白的热弛豫过程遵循Néel-Arrhenius 方程, 通过频率(AC)磁化率计算获得马脾铁蛋白颗粒的平均有效能垒Ea 为(5.52±0.16)×10−21 J; 磁各向异性能常数Keff 为 (4.65±0.14)×104 J/m3; 前指数频率因子f0 为(4.52±2.93)×1011 Hz. 这些新结果对于深入理解纳米尺度的反铁磁性颗粒的磁性机制以及在医学上的潜在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0.
湖泊沉积物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是反演区域古环境的有效载体。本文选择巢湖西湖区CH-1钻孔连续湖泊沉积物的粒度和磁化率数据,结合公元1450年以来该区域旱涝灾害文献资料和全球气候变化代用指标中的Intcal 98 ~(14)C同位素数据,对500 cala.BP以来巢湖流域古气候演变,特别是降水演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450-1949年间,巢湖流域降水变化经历了少-多-少-多的变迁,湖芯钻孔粒度、磁化率变化很好的响应了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