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2篇 |
丛书文集 | 42篇 |
教育与普及 | 2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3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7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4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针对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客车在正面碰撞中安全性较差的问题,结合有限元网格变形技术对客车前端管梁结构进行碰撞安全性和轻量化多目标优化设计。建立了客车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并对碰撞后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选取了在正面碰撞中吸能量占比较大的管梁结构作为优化区域,以选取出的管梁截面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引入驾驶舱4个关键位置的侵入量、前端结构的吸能量、峰值侵入速度和设计区域总质量作为优化响应,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各设计变量对优化响应的贡献度值,基于熵权法和TOPSIS综合权重方法,筛选出对优化响应综合贡献度较高的设计变量,最后结合拉丁超立方实验设计、响应面法(RSM)和NSGA-Ⅱ算法对客车前部区域结构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驾驶员胸部生存空间提升6.28%,腿部生存空间提升9.7%,选取点峰值侵入速度降低6.1%,客车前端吸能结构吸能量提升8.3%,同时实现客车前端结构质量减轻15.187kg,减重率为6.58%。 相似文献
33.
采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技术对阿莫西林、氯唑两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头孢唑林5种抗生素进行分离.18kV电压下,在溶有100mmol/LSI)S的硼酸盐缓冲溶液(20mmol/L,pH-8.9)中,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9min内可以完成对此5种抗生素的分离检测.线性范围0.1~250μg/mL.相关系数为0.9976~0.9994,检测限为0.01~0.13μg/mL.运用此方法对3种药物形式的抗生素进行同时检测.日间和日内的RSDs分别为3.95%~8.12%和1.51%~2.86%。迁移时间的日间和日内的RSDs分别为0.47%~1.11%和0.032%~0.295%.在尿样的测定中,日问和日内的RSDs分别为1.31%~6.07%和0.66%~7.65%,回收率为90%~110%.此外.还对分离条件对抗生素的迁移行为的影响做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4.
在建立的包含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汽车整车模型基础上,选用车身横摆角速度、横向运动速度等参数评价车辆操纵稳定性。运用95百分位四次幂和力作为动载荷道路破坏的评价指标,设计了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并分析了不同路面和速度对理论道路破坏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策略,与被动悬架与转向系统比较,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明显提高了整车稳定性,同时集成控制的车辆具有良好的道路友好性,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5.
36.
37.
基于装机功率的并联电动平台结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4TPS-PS并联电动平台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电动缸速度、输出力及平台功率的公式,分析了平台装机功率、使用功率等影响因素;提出以装机功率为优化指标,分析其与目前常用的灵活度指标的关系及区别.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平台结构优化设计,仿真计算了各自由度运动消耗功率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为各向功率需求不同的平台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减小平台功率、提高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我厂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现有材料改造10T电动单粱吊,并阐述改造吊车的结构设计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φ3.5m×13m型水泥磨电控系统的构成和设计要点.该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对主电机、辅助电机及主电机润滑站、主减速机润滑站、主轴承端润滑站的自动控制,并能对主轴承温度进行实时显示和超限控制.系统采用了高压开关柜加液体电阻起动柜的方式,保证了高压主电机的带载启动和安全运行.磨机采用三级操作方式,并加入静止式进相器,实现了与总厂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联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构成了水泥磨的升级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