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61.
气相色谱法测定沼气中甲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常毅 《甘肃科学》1990,2(3):79-82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介绍了核磁共振中偶合常数的一般表述式。根据所建立的核磁共振偶合常数的计算方法,对卤代甲烷的偶合常数~1J_(CH)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能完满地解释卤代甲烷中~(13)C—~1H偶合常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瞬变应答法研究了CO_2在镍催化剂上甲烷化反应过程的机理。通过对响应曲线的分析指出H_2和CO_2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发生竞争吸附。CO_2的甲烷化存在着两条平行路径,一是解离吸附的H_2与气相CO_2反应生成CO,再进一步加氢生成CH_4;另一路径是吸附的H_2和吸附的CO_2发生反应,生成中间化合物,进一步加氢生成CH_4,它不经由生成CO。这两步平行的基元反应也是总反应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64.
二苯甲酰甲烷与37%甲醛水溶液和芳香胺在HCl-C_2H_5OH溶液存在下可直接发生Man-nich反应,得到1-芳氨基-2,2-二苯甲酰乙烷.共合成6个新化合物.产率较高.本文对Mannich碱生成的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5.
应用G98W程序包中的AMl方法对45个卤代甲烷分子进行优化计算,所得中心碳原子的静电荷密度(Qc)、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级(LUMO)量化参数作为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选用df=10,eg=10-3对卤代甲烷ΔfHθm进行建模,所建模型预测值与其实验值吻合得很好.故这一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镁铝尖晶石(MgAl2O4),研究了酸加入量对所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影响.氢离子浓度与金属离子浓度的比值为0.16时,样品的比表面积最高(133.9 m2·g-1), 比共沉淀法所制备样品的比表面积提高约40%. 负载5% CeO2所得催化剂CeO2/MgAl2O4 的甲烷起燃温度为420 ℃, 比共沉淀法催化剂降低55 ℃. DTA - TG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镁铝尖晶石前驱物含有较多量的水,550 ℃脱水完全,而共沉淀法所制备前驱物完全脱水温度升高至700 ℃.  相似文献   
67.
对文献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以N—Boc氨基酸与自制甲烷磺酸酯反应,制备N—Boc氨基酸丙烯酯,以混合酸酐法实现关键中间体与1-胸腺嘧啶乙酸的缩合,总收率为26.4%,比文献方法提高了12%,成本降低,制备了含丝氨酸残基碱基为胸腺嘧啶的手性肽核酸单体.  相似文献   
68.
针对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难题,从煤层气藏的气源和保存条件入手,深入分析了生物气作为气源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盖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甲烷菌的生气条件在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的形成和保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为中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不应受氧化带的限制,在煤层上覆封盖条件较好的浅层寻找浅层低煤阶煤层气藏可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9.
安东  Li  Weiguang  Cui  Fuyi  Wang  Rui 《高技术通讯(英文版)》2006,12(1):91-96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removal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formation potential by artificially intensified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 process which i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ozone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The results show that 23.1% of tr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 and 68% of haloacetic acid formation potential (HAAFP) can be removed by BAC, respectivel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moval rates of the same substances were 12.2% and 13-25% respectively only by GAC process. Compared with GAC, the high removal rates of the two formed potential substances were due to the increasing of bioactivity of the media and the synergistic capabilities of biological degradation cooperating with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BAC process has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long backwashing cycle time, low backwashing intensity and prolonged activated carbon lifetime, etc.  相似文献   
70.
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释放的因子及固碳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碳处在不断的动态循环之中,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下降已经引起重视.农田土壤有机碳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释放出,农田土壤成为全球碳循环的主要碳源.中国是农业大国,研究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对于保持土壤肥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二氧化碳、甲烷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减排措施等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