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10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61.
利用Cup Burner燃烧装置研究了含有不同金属氯化物细水雾抑制熄灭小尺度甲烷/空气火焰的过程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氯化物具有普遍增强细水雾抑制熄灭火焰的能力,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对细水雾抑制熄灭气相火焰性能影响显著.在相同质量分数下,含金属氯化物添加剂的细水雾抑制火焰的能力逐渐增强,其排序为MgCl2,CaCl2,NaCl,KCl,MnCl2,FeCl2;含金属氯化物的细水雾抑制熄灭火焰过程中,吸热冷却、化学抑制与传热阻力增大3种作用同时存在,并互相竞争,最终达到平衡,存在着细水雾与添加剂的最优浓度配比,在此浓度上细水雾将达到最佳的灭火性能.  相似文献   
162.
基于静态箱法的堆放奶牛粪便甲烷排放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黑白花奶牛粪便在四个堆放高度(30、45、60 cm和每天加粪6 cm加至粪便高度为60 cm)自然堆放20周的CH_4排放速率,同时分析了堆放前后奶牛粪便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堆放7周后,奶牛粪便干物质、挥发性固体、全氮、全磷(除堆高30 cm的处理外)、氨态氮、pH(除每天加粪便的处理外)均相应下降,灰分、总有机碳和碳氮比增加;四种处理CH_4排放速率在堆放4 d内分别达到一个峰值,后急剧下降并逐渐平稳,实验中期出现一个持续7周的高峰期。Wilcoxon非参数检验表明,粪便堆高和堆放方式对甲烷排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3.
上海市区非甲烷有机化合物( NMOCs) 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大气中非甲烷有机化合物( NMOCs) 总体现状、组成特点和不同物种臭氧产生潜力, 以便在臭氧产生对 NMOCs 敏感的区域制定有效的臭氧控制政策, 对上海市区徐家汇从 2005年11月6 日到2007年8月10日进行了每日24 小时NMOCs 采样。数据分析表明, 上海市区 NMOCs 的日平均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大约在 50nL/L, 主要由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组成。反应活性和浓度水平都较高的芳香烃类对臭氧光化学产生的贡献占主导性地位。甲苯、二甲苯、乙基苯、丁烯和丙烯是臭氧产生潜力最大的几个物种。上海市区大气中的NMOCs以人为排放为主, 主要来自城市机动车尾气、建筑材料和有机溶剂的挥发以及南部金山化工区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4.
溶剂对TCNQ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了7,7,8,8-四氰基对苯醌二甲烷(TCNQ)在5种溶剂中的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LSER方程验证了频率变化是由于给体和受体配合所致.结果表明:TCNQ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电子受体数的增加而发生红移;吸收频率随溶剂极性参数ET(30)和ENT的增加而发生蓝移,并且ETN参数比ET(30)能更好地描述TCNQ的溶剂极性.  相似文献   
165.
氯胺和联合氯胺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种组合消毒工艺:短时游离氯后转为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以Cl2+NH3表示)、氯胺消毒(NH2Cl)、短时二氧化氯消毒后转为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ClO2+NH2Cl)和短时臭氧消毒后转为氯胺的顺序消毒工艺(O3+NH2Cl)进行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改变消毒工艺,有效的控制了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进水相同时,氯胺消毒工艺比传统的游离氯消毒工艺产生的氯仿减少了71.8%~87.2%,二氯乙酸减少了58.2%~76.3%,三氯乙酸减少了89.0%~96.8%。采用ClO2+NH2Cl和O3+NH2Cl消毒,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单独氯胺消毒相比进一步的降低。通过消毒副产物的致癌风险性分析,改变消毒工艺可以显著降低氯化消毒的致癌风险性。  相似文献   
166.
采用室内厌氧培养法,对闽江河口芦苇与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动态及外源氮输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湿地与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培养后第5d;季节变化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9月和12月,最低值均为7月;外源氮输入对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与对照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差异显著(P〈0.05)。图3,参27。  相似文献   
167.
对墨西哥湾北部水深约540m的上陆坡GC185区(GC-F样品)和水深约2200m的下陆坡AC645区(AC-E样品)冷泉碳酸盐岩中的脂肪酸及其单体化合物的δ13C进行了分析.在AC-E和GC-F冷泉碳酸盐岩样品中检测到了30多种脂肪酸化合物,均以主峰碳为C16的低碳数(C20)脂肪酸为主,具偶碳优势,主要包括正构脂肪酸、异构(i-)/反异构(ai-)脂肪酸以及带支链的(iso/anteiso)奇碳数脂肪酸.其中n-C12:0,n-C13:0,i-C14:0和n-C14:0具有明显偏低的δ13C值(-39.99‰~-32.36‰),可能来源于冷泉生物.n-C18:2和C18:1△9具有相同的碳同位素值,可能来源于冷泉渗漏区贝氏硫细菌属/辫硫菌属.支链奇碳数脂肪酸(iso/anteiso-C13~C17)具有特别负的δ13C值(-63.95‰~-44.17‰),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别脂肪酸的碳同位素值,推断这类化合物是海底渗漏区甲烷厌氧氧化过程中的硫酸盐还原细菌生命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8.
重整气中CO深度去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两段CO深度去除法(M-O法):第1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和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即对水汽变换(WGS)反应器出口约含体积分数为1%CO的重整气进行选择性甲烷化,将CO去除至0.1%以下,而后进行选择性氧化将CO去除至10×10-6以下.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与两段选择性甲烷化CO深度去除法(M-M法)相比,M-O法具有相近的热效率,工作温度移向低温,可在更宽的温度区间和更高的空速下满足CO去除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M-M法系统简单,而M-O法具有反应器更加紧凑的优势.此外,还探讨了在上述两种工艺过程的后段再附加上一段高空速选择性氧化过程,可将CO的去除深度进而提高到1×10-6以下,更加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站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9.
]以正己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三氟甲烷磺酸酐固体酸作催化剂合成己酸丁酯,考察了影响其反应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己酸、正丁醇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量的4.4%,带水剂环己烷3 mL在温度145 ℃回流反应150 min,在该反应条件下酯化率最高可达99.6%  相似文献   
170.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在今天,牛、羊、长颈鹿及其他反刍动物每年通过打屁释放5000万一1亿吨甲烷,占全球每年甲烷释放量(主要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大约1/10,从而为全球变暖做出了“贡献”(在捕捉热量方面,甲烷比三氧化碳的效率还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