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7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91.
大源湖虾类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生物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蹦网”(pop-net)采样,调查了龙感湖一个湖汊—大源湖的虾类种类组成、空间分布,估算优势种类的生物量.在2002年冬季的31个采样点和2003年春季42个采样点中共采集到虾类2707尾,属于甲壳纲,十足目的2科5属.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 Heller)是大源湖虾类的优势种,占采样总数量的84.1%.根据水深分布特征和水生植被的分布格局,划分生境类型,苦草生境是各虾类分布最多的生境,冬季优势种秀丽白虾在苦草生境中的密度是8.14 ind/m2,生物量是1.59 g/m2.春季分别是2.98 ind/m2,1.04 g/m2.春季水深对虾类的分布影响较小,冬季虾类主要分布在深水区.表明水生植被是影响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冬季,水深成为影响虾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92.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293.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条件下,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高于萌芽更新人工林;当密度为1097株/hm2时,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79.193 t/hm2和68.682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23.998 t/hm2和21.463 t/hm2.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人工林群落净生产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随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更新模式尾巨桉林分干材、干皮、枝、叶、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0.50%~60.86%、5.62%~5.89%、10.88%~11.23%、4.11%~4.54%和18.1%~18.27%.林分生物量分配的大小排序为:干材、根系、枝、干皮、叶.  相似文献   
294.
绿僵菌羟基化16α,17α-环氧黄体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僵菌在发酵罐中进行16α,17α-环氧黄体酮的11α羟基化存在着菌浓度高、不能实现摇瓶高转化率的问题.从抑制剂、减少营养、稀释菌体等方面对绿僵菌羟基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稀释菌体并补料的新工艺.该工艺比直接投底物工艺的绿僵菌转化率提高了13.51%.  相似文献   
295.
玉米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ASDFieldSpec光谱仪实测了不同生长季大田玉米的冠层高光谱与作物的地上鲜生物量,采用单变量非线性拟合模型和线性逐步回归以及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玉米地上鲜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并对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光波段反射峰区、红光波段以及红边区的单波段反射率与作物的地上鲜生物量相关性较大,而其他波段与作物的鲜生物量相关性相对较差;多波段逐步回归方式构造的统计遥感模型预测效果相对理想,而通过神经网络方式建立的遥感估算模型结果最为理想,能够准确预测玉米的地上鲜生物量。图3,表1,参7。  相似文献   
296.
不同耕作和轮作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周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下辽河平原不同耕作和轮作措施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周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表层(0cm~5cm)高于下2层;在免耕实施6年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平均比常规耕作高12.4%;在相对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更新比常规耕作快。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297.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氧气大量流失.海洋缺氧会影响生物的形态、新陈代谢和适应能力等,并导致生物迁移甚至死亡.此外,缺氧还会影响生物种群的数量、组成和分布,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区域和全球海洋的生物数量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缺氧问题,可以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8.
稀土元素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卡特兰(Cattleya.Labiata)组培苗作为材料.在基本分化培养基(MS+6-BA6mg/L+NAA0.2mg/L)中添加稀土溶液。浓度为0mg/L(CK)。5mg/L(A),15mg/L(B).25mg/L(C),探讨不同浓度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及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分化及生长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浓度为1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有所减缓,浓度为25mg/L的稀土溶液对卡特兰组培苗已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99.
于2010年1月28日在济南章丘浅井水稻田中进行了小型底栖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冬季小型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为770±351 ind·10·cm-2,平均生物量为692.3μgdwt·10·cm-2.共鉴定出6个小型底栖生物类群.按丰度,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比例达94.9%;其他类群依次为桡足类、介类、缓步类、寡毛类、甲壳类,线虫分布在5~8 cm的比例为40.3%.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种类组成,以及为淡水底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0.
岷江上游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岷江上游理县境内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生物量为488.49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绝对优势,达林分总生物量的99.22%,其余依次为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苔藓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各器官生物量由大至小排序为:树干材、树枝、树根、树皮、树叶、果实;不同根系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桩、粗根、中根、细根。灌木层不同部位生物量由大至小为:根、干枝、叶,草本层根的生物量大于地上部分生物量,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大小依次表现为落叶、枯枝、落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