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1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从实验室保藏菌种中诱变筛选到一株简单节杆菌(Arthrobacter simplex)DW5,该菌株能将底物雄烯二酮衍生物转化为雌酮。本文主要对DW5菌株转化培养基和转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转化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转化初始pH为7.0,装液量25mL/250mL三角瓶时,当投入底物浓度为5g/L,14h后雌酮转化率达90%。  相似文献   
72.
考察了酵母菌株FD11b不对称还原苯乙酮酸生产R-(-)-扁桃酸的重复使用性能.菌株FD11b在持续6批次(14 d)的还原反应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催化还原活性,且目标产物R-(-)-扁桃酸的对映体过量值(e.e.值)均高于96.5%.在30 L发酵罐上进行Fed-Batch放大试验,当菌体浓度(细胞干重,以下同)为12.5 g/L,底物苯乙酮酸浓度控制在20~30 mmol/L时,还原反应49 h,产物浓度可达125 mmol/L,产物得率为96.1%,e.e.值为98.5%.  相似文献   
73.
利用杂色曲霉对孕酮进行生物转化,通过HPLC对转化产物进行检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得到3个转化产物.运用NMR、MS、IR等波谱数据对转化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确定转化产物结构为:雄烯二酮(AD);睾酮;雄二烯二酮(ADD).研究结果表明,杂色曲霉菌株能够裂解孕酮C-17位的侧链,生成19个碳的转化产物,并对裂解产物进行结构修饰.  相似文献   
74.
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体积比101)为展开剂,碘蒸气为显色剂,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同时测定生物转化液中两种β-氨基醇类药物中间体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中间体在50~25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和98.0%.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及回收率令人满意,可用于反应进程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75.
环境中硒的迁移、微生物转化及纳米硒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书伶  王平  张珩琳  戴春晓  孙璐  李政  杨婧  李严  曲媛媛 《科学通报》2020,65(26):2853-2862
硒,人类及动物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在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然界中的硒通过风化作用从磷化岩、煤矿等富硒源中释放,经沉降、挥发、大气循环、生物作用等方式在生态系统中迁移转化.在众多迁移转化途径中,微生物对硒的转化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异化还原、同化还原、氧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5种方式.其中,异化还原是去除环境介质中SeO_4~(2-)及SeO_3~(2-)的主要方式,产物纳米硒(SeNPs)凭借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子、医学、环境修复等领域.然而,关于生物源SeNPs合成的过程调控、机制解析,乃至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本文综述了硒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着重阐述了微生物对硒的转化机理,以及生物合成SeNPs在化学传感器、抗癌领域及催化领域的应用,旨在为揭示硒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转化机制,及拓宽生物SeNPs的应用领域提供必要的信息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6.
综述了基于青藤碱的抗风湿性关节炎分子构建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青藤碱分子结构的化学/生物改造及其药理活性的相关研究,并探讨了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目标,为发现新的抗炎分子和先导化合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7.
本文筛选到一株产β-葡萄糖醛酸酶的菌株HQ-10,该菌能够以黄芩为底物,通过发酵将黄芩中的黄芩苷转化为黄芩素。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黄芩苷转化率近于92%。发酵产物经过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柱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其中转化产物经TLC、HPLC,质谱等方法检测确定为黄芩素。  相似文献   
78.
吡虫啉(imidacoprid)由于高效、低毒、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等优势,是农药化合物在近10年来开发研究的主要品种之一^[1-5],也是我国“十五”发展规划中要重点发展与支持的项目^[6].迄今国内外此类农药基本上都用化学方法合成^[7-8],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氯化等步骤合成2—氯,5—甲基吡啶中间体,进而合成所需农药.但由于化学方法的限制,在合成2—氯,5—甲基吡啶时存在产率低,纯度差,反应条件苛刻等一系列问题,故对此类农药的大规模的应用带来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79.
微生物发酵转化黄姜生成薯蓣皂苷元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到一株能高效转化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的菌株,并进行液体发酵转化,HPLC检测发酵前后薯蓣皂苷及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变化,表明经菌株的转化作用后,黄姜中的薯蓣皂苷生成薯蓣皂苷元.本研究对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成份,底物浓度,装量,接种量,转速进行优化,并找到充分利用黄姜的生态环保的预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高效清洁的薯蓣皂苷元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0.
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报道的PAHs处理技术的相关文献,该文参考了较大量的文献分析环芳烃处理技术的进展.PAHs的处理技术被划分为三种主要技术:生物转化技术,物化技术和生态技术.文章对这三种技术的进展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