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铝酸酯偶联剂在碳酸钙填充ABS及PVC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对碳酸钙的活化作用,进而探讨了活性碳酸钙分别填充ABS及PVC的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活化处理能够提高CaCO3的填充量,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变性、加工性能和某些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2.
亚微米级无机抗菌剂的有机湿法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硬脂酸与钛酸酯偶联剂联用对超细亚微米级载银TiO2进行了表面改性,使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并探讨了改性前后的表面结构。用IR、TEM等多种手段表征其改性效果,用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了改性对银离子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硬脂酸和钛酸酯成功包覆在粉体表面,包覆量可达0.92%,使粉体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亲油;但用振荡烧瓶法测定改性前后抗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仍然达到99.7%。  相似文献   
23.
采用云母增强聚丙烯后,PP/云母复合材料与纯聚丙烯相比,模量与弯曲强度均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甚至低于纯聚丙烯。此外,云母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的流动性下降。基于 PP/云母复合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本课题采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云母(PP-HDPE-EPDM/云母)和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云母(PP-HDPE-EPDM-EVA/云母)两种共混填充体系,对云母增强聚丙烯进行增韧和提高流动性的研究。通过适当的配比,两种体系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PP/云母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和流动性。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对偶联剂处理云母的界面形态和偶联效果也做了初步的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24.
研究了聚合物水泥砂浆(PCM)与普通水泥砂浆之间的粘接强度,主要研究了乳液种类和掺量、偶联剂的加入、表面预处理及粗糙程度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电暖袋在玻璃钢缺陷修复过程中的应用,了解了电暖袋的加热效果,估算了其相同储热介质物品的加热效果,并初步评估其是否可用于促进叶片修补位置FRP的固化。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阐述了SFD4—1000风力机浆叶研制中的有关结构与工艺设计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初步计算和现场运行考验,分析了桨叶的可靠性,并指出提高装叶可靠性的某些途径。  相似文献   
28.
论述了通过静态浸泡实验 ,观察玻璃钢试样的外观、介质外观变化及试样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玻璃钢制品中加入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无机矿物填料对所得玻璃钢制品防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论述了通过静态浸泡实验,观察玻璃钢试样的外观、介质外观变化及试样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玻璃钢制品中加入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无机矿物填料对所得玻璃钢制品防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利用FTIR原位测定方法,研究碱性硅烷偶联剂的自合反应,硅烷上的碱性基团对自缩合反应有催化作用,使之交联成立网状结构。对于中性烷偶联剂,外加胺类等碱性有机物,也可加速反应进程,自缩合反应形成柔韧性的界面层,从而提高界面的粘结力,另外这层韧性的界面层缓冲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从而减小了内应力,提出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