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如果人们不知道在人类出现之前生物灭绝率是多少的话,很难体会当前的灭绝率是多么严重。一个新的评估发现,如今,物种比它们原来的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这比原本估计的100倍更严重10倍。布朗大学的博士后研究者朱利安·德·沃斯、杜克大学教授斯图尔特·普利姆以及他们的团队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2.
谁是终结者     
刘行 《青年科学》2010,(7):12-13
在地球漫长的生命进化史中,三叶虫、恐龙等生物都曾经主宰过地球,但如今它们都逐渐退出地球这个大舞台。或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像它们一样,文明消失、物种灭绝。《终结者》、《恐怖地带》、《天地大冲撞》、《黑客帝国》、《后天》等电影设想了各种各样的灾难,然而,哪些灾难最可能毁灭我们的文明,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终结。  相似文献   
83.
刘行 《青年科学》2010,(6):10-10
这个在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发现的侏罗纪菊石,显示了当时的气温突然降低。科学家认为,这一时期的气温下降可能是导致恐龙走向灭绝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6500万年前发生在地球上的大规模灭绝被广泛认为是恐龙灭绝。但华盛顿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在恐龙灭绝之前不久的短暂时期里,还存在一个由于火山喷发引起全球变暖,从而造成了海底生物的灭绝。  相似文献   
85.
一些研究人员曾预言:男性特有的Y染色体正呈现萎缩之势,上面的许多基因因为突变正在逐渐失去功能,Y染色体早晚可能消失,而男性也会随之灭绝。美国怀特海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认为,上述观点实在是"危言耸听",并于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驳文。女性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男性则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由于只有Y染色体是决定男性性别的染色体,因此它异常“脆弱”。  相似文献   
86.
首先借助生物学集合种群理论构建了银行风险传染的模型;然后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对银行风险传染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得出了影响银行风险传染的特征,提出了影响银行脆弱性传染速度的因素;最后, 在具有相同的传染率和灭绝率下, 对比了单点传染和三点传染到达稳定状态的时间步长. 对控制银行风险传染,保持银行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该模型不仅可以对银行系统脆弱性传染过程进行模拟和动态分析, 同样也适用于研究金融系统中其他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问题.  相似文献   
87.
宽背虫(Bathynotus)这一传统早寒武世或寒武纪第2世晚期最重要的三叶虫属,广泛分布于全球寒武纪3个生物大区,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准化石.Bathynotus在贵州剑河八郎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极为丰富.该剖面已成为全球寒武系第2统和第3统界线层型候选剖面,表明凯里组是一个穿时的地层单元,其3个三叶虫带最下部一个带为Bathynotus holopygus-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经过逐层大量的化石标本采集统计证实,乌溜-曾家崖剖面宽背虫(Bathynotus)在距凯里组底部51.60 m处骤然绝灭,距寒武系第2统的顶界(距凯里组底52.80 m)只有1.20 m.本文就乌溜-曾家崖剖面凯里组下部宽背虫(Bathynotus)的数量分布变化认为其灭绝过程是逐步的.  相似文献   
88.
《科学世界》2009,(10):19-19
在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多数生物销声匿迹,只留下少量的低级生物。日前,法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鹦鹉螺(又称菊石)的贝壳类软体动物不但逃过一劫,而且还以惊人的速度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相似文献   
89.
夕诚 《科学24小时》2014,(11):50-54
<正>长期以来,恐龙灭绝之谜一直令人津津乐道。其实在地球史上,曾出现过5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在地球的发展史上,生命从无到有,再到多样化,经历了长达数亿年的时间。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法国科学家里夫形象地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这一天的前1/4的时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时针指向凌晨6时,最低级的藻类开始在海洋中出现,它们持续的时间最长;一直到了20时,软体动物才开始在海洋与湖沼中活动;23时30分,恐龙出现,但只"露脸"了仅  相似文献   
90.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将在校师生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智者三类,建立了一类在线社交网络谣言传播模型;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模型的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仿真研究了通过控制模型参数达到控制谣言传播的策略.结果表明,只有教师(智者)经常联系学生、及时告知突发事件真相、正确引导学生,并通过网络舆情教育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努力实现“谣言止于智者”,才能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