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稠油热裂解改质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稠油火烧驱油降黏机制,对乐安油田草南稠油在火驱过程中的热裂解改质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在380 ℃条件下,分析稠油在水蒸气、CO2和N2介质中高温热裂解产物及其组成,讨论不同体系的高温反应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下稠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发生热裂解反应,分子链断裂后生成饱和烃和芳烃,产生气相、油相和焦沥青;CO2、水蒸气和N2中稠油热裂解气相产物和焦沥青产量明显降低,油相产物增加;水蒸气介质中,稠油热裂解主要是水热裂解反应,在CO2和N2环境下高温裂解为催化热裂解.  相似文献   
42.
火烧油层注采系统面临的腐蚀问题一直影响着火驱项目的正常运行。由于火驱注采系统的管材、气体、液体和温度等环境存在明显差别,所以对于火驱腐蚀问题需要根据问题产生的根源加以区别对待。实验基于对火驱采出系统主要气液环境,研究了N80、J95等油田常用钢材在不同温压环境下腐蚀现象,发现在50℃、3 MPa时的液相条件下,采出井腐蚀最严重。在总结分析火驱采出系统内腐蚀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研究了液相环境中改性牺牲阳极保护下的腐蚀进行了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改性材料有牺牲阳极和成膜保护的双重保护作用,在不同温度区间都能起到减缓腐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我国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为主要开发方式,目前其多数区块已进入开发后期,亟需进行开发方式转换。火烧油层是蒸汽吞吐后的重要接替技术,但由于其技术要求高,对区块实施火烧油层的潜在适应性进行研究至关重要。由于原有的火驱筛选标准已产生滞后,且未形成系统的筛选方法,不足以适用于当前火驱油藏的筛选。因此需建立适应性更好、可靠性更强的火驱油藏筛选方法。对此,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火烧油层矿场实例及其油藏参数,首先从油藏类型、开发历史对火驱候选油藏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差异置信法及灰色关联法对油藏参数进行分析评价以建立油藏参数筛选标准,最后对于火驱预期效果的预测选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由此形成一套火驱油藏筛选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辽河油田多个区块以确定适宜火驱的候选区块,实现火驱油藏筛选的完善评价。  相似文献   
44.
人为因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过度放牧导致微生物各类群数量减少,酶活性降低,围栏封育和适度放牧有助于上述指标的恢复.火烧和施肥措施使微生物的区系组成发生变化,周期性应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5.
火烧油层的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一维燃烧管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平台上分别对火烧油层热力采油过程的干式向前和湿式向前燃烧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在这两种工艺条件下油样的燃烧特性参数(燃料消耗量、视氢碳原于比和空气需要量等)、燃烧前线推进速度和原油采收率等,计算了空气源油比、氧气利用率等指标。将两种工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注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WAR)对火烧油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注水时机与WAR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湿式向前燃烧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湿式燃烧工艺能显著地降低燃料消耗量与空气需要量,加快了燃烧前线推进速度,提高了采收率。湿式燃烧的水与空气的比例不应小于0.003m^3/m^3。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选择在稳定燃烧建立后、燃烧前线推进到燃烧管长的25%左右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6.
延长结缕草草坪绿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延长结缕草草坪绿期,分别进行了刈剪、火烧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刈剪和火烧分别使结缕草草坪提前返青44天和28天,秋季施肥可延长绿期13天.  相似文献   
47.
余刚  刘岩  张辉  顾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0):1711-1714
通过实验和有关分析研究了火烧油层采油技术中所涉及的多孔介质油层着火与燃烧特性.在进行火烧油层实验的基础上,测得了油层中7个测点的温度变化,利用红外CCD拍摄了4个顺序时刻的辐射图像.结果表明,散热条件及油层的透气性等条件影响了油层的着火和燃烧区域的走向,燃烧区域向保温条件好和透气条件好的方向移动,油层的着火特性与点火器的功率有直接的关系,提高燃烧器功率可以促进着火的成功率.对实验测得的燃烧温度做Hurst指数分析,得出油层燃烧的分数维近似为1,结果表明油层的燃烧不同于流化床燃烧等常规的火焰燃烧,燃烧的紊乱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的燃烧,其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以辐射和导热为主,对流作用很少,提高燃烧温度对燃烧的稳定和平稳推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藏嵩草构件群体特征及火烧对此特征和草甸群落组成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为:(1)藏嵩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2)随其株丛增大分蘖密度减少,有性枝/无性枝的比例增加;(3)分蘖群体中的分蘖均重与密度关系不符合“恒定最终产量法则”,不发生因分蘖间竞争而致的密度自疏现象;(4)火烧显著提高每株丛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无性枝数量、降低有性枝数量;(5)火烧使群落组成显著变化,物种多样性提高.  相似文献   
49.
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草原火烧后植物群落生产及其产量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草原春季火一,由于当降水充分,火烧地植物群落产生提高;第二年降水不足,火 植物群落产量低于未烧地。火烧地植群落地上生产量的绝对增长率高于未烧地。火 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在火烧后当年升高,第二年降低。  相似文献   
50.
在干式模型管燃烧试验的基础上 ,进行湿式燃烧的实验室研究 .与干式燃烧对比后发现 ,即使在较低的水 /空气比率条件下 ,湿式燃烧的燃烧前缘速度大于干式燃烧 ;随着水 /空气比率的增加 ,燃烧前缘速度也增加 .对湿式燃烧的注水时机进行了优选 ,得出最佳注水时间 .试验研究还发现 ,湿式向前燃烧较干式燃烧可以更有效地回收留在已燃区的热量 ,提高燃烧反应生成热量的利用率 ,显著地降低了燃料消耗与空气需要量 ,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