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0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61篇 |
教育与普及 | 4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9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2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39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201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1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低渗透油藏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非均质性强和天然微裂缝发育特征。油藏经注水补充能量开发后开发矛盾突出,导致高含水井或水淹井比例增多和油藏采出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整体开发效果。鉴于目前针对高含水井或水淹井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立足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在明确了水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和调研了512″套管井开窗侧钻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大斜度井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针对侧钻井改造技术难点,对储层改造工艺技术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在实现分段压裂改造提高储层泄流面积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为提高暂堵压裂效果,并配套研发了耐压性高和稳定性强的关键性堵剂。现场试验表明,采用老井侧钻方式改造效果显著,是开展低渗透油藏水淹井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后续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3.
本文从借用现代媒体、采用课文分析、开展课外活动三方面探讨了在职校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让职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意识及文化教学的现状,指出精读课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精读课进行文化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5.
本文介绍了渗透蒸发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对渗透蒸发膜材料和结构的改性方法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网络渗透测试就是利用所有的手段进行测试,发现和挖掘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然后撰写渗透测试报告,将其提供给客户;客户根据渗透人员提供的渗透测试报告对系统存在漏洞和问题的地方进行修复和修补,本文主要阐述了渗透测试的几个阶段与常用技术及工具。 相似文献
117.
<正>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生理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干旱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据估计,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相当于其他各种不良自然条件造成的损失的总和.因此,利用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反应特点,在我国丰富的作物品种资源库中筛选抗旱性强的品种、品系,进行抗逆性育种,是保证... 相似文献
119.
120.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低渗透油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及流体渗流特征,对水驱油过程的分析与推证后认为,流体渗流阻力是增大的,这种变化起因于所发生的多种物理化学变化,其结果将诱导相互关联的介质和流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化,这是呈现非达西渗流特征的本质所在.水驱后,利用研发的烷醇酰胺非离子表活剂进行了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激活滞留油,提高油水的相对渗透率和可流动渗透率.活化动力学的研究要求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对分子行为特征给出热动力学描述,进而揭示其非线性渗流机理,这必将开拓渗流力学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