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46篇 |
免费 | 471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6篇 |
丛书文集 | 867篇 |
教育与普及 | 107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7篇 |
现状及发展 | 66篇 |
综合类 | 199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0篇 |
2023年 | 351篇 |
2022年 | 420篇 |
2021年 | 512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307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237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434篇 |
2014年 | 846篇 |
2013年 | 1050篇 |
2012年 | 1501篇 |
2011年 | 2097篇 |
2010年 | 2209篇 |
2009年 | 2287篇 |
2008年 | 2093篇 |
2007年 | 1958篇 |
2006年 | 1132篇 |
2005年 | 735篇 |
2004年 | 535篇 |
2003年 | 432篇 |
2002年 | 431篇 |
2001年 | 341篇 |
2000年 | 243篇 |
1999年 | 175篇 |
1998年 | 149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83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依托,通过模拟该桥悬臂浇筑与满堂支架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研究了悬臂施工对连续刚构桥,在自重、预应力作用下的弯矩、剪力分布的影响,为同类桥梁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是八十年代国际高新技术,其特点为混凝土入水不分散、自流平、自密实、无需振捣,对施工水域无环境污染,硬化混凝土质量均匀、可靠等。该项技术可应用于桥梁、港口、码头、海堤、核电站基础、钻井平台等多种水下工程,施工水深达215米(德国北海油田海底管线试验工程)。 相似文献
83.
<正>青岛某泵站下部沉井座落在粘土和中粗砂层的粉砂上,夹有少量的粘土薄层,饱和,稍密,土层分布较为均匀。泵房离海岸线近,地下水直接与海水相通,其水位变化同海水潮位。以该泵站下部沉井为例,介绍沉井的施工:1施工工艺流程沉井施工的程序如下: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铺砂垫层和承垫木→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砼养护→抽出垫木→排水下沉→排水封底→浇筑底板混凝土→养护。1.1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完成后,根据图纸平面坐标位置,用全站仪准确放样。经工程师验线合格后,进行基坑开挖。1.2开挖基坑整平场地后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沉井坐标确定沉井位置。为满足施工人员绑扎钢筋,外模支设,加固的工作间隙,1.5米-2.0米。 相似文献
84.
以梁柱屈曲理论为依据推导出在无柱间支撑情况下混凝土—型钢组合柱的上段钢柱计算长度系数,并采出通用有限元程序对结果进行了校核,希望对以后该类型结构的设计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5.
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应力砌体墙抗震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预应力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墙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预应力砌体的破坏形态、滞回特征、延性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墙顶施加预应力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改善墙体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研究混杂纤维及涂抹环氧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 对12组混杂纤维混凝土(体积分数为0.11%的聚丙烯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0.8%和1.2%的多锚点钢纤维)与既有混凝土粘结试件(100 mm×100 mm×300 mm)进行斜剪性能试验,并对粘结界面取样进行SEM扫描分析。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及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强度、破坏形式的影响以及混杂纤维在粘结面的作用机理。结果 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斜剪强度相比,1.2HFRC粘结斜剪试件强度提高幅度最大,达到了29%;混杂纤维混凝土试件与单掺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斜剪强度差异较小,二者平均提升幅度约为5%,纤维掺量每增加0.1%,斜剪强度平均提升约0.18 MPa;不同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在涂抹环氧界面剂后增幅平均为3 MPa左右。结论 混杂纤维掺入后能有效改善粘结界面区的孔隙结构,提高界面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钢筋网加固足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方法 设计制作了6根混凝土梁,其中5根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加固,1根未加固作为对比试验梁。通过受弯试验,研究加固配筋率和初始受力水平对加固RC梁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试验梁裂缝分布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各材料应变发展规律和加固梁的破坏模式,并将试验结果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结果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加固梁的开裂荷载提高了39.4%~142%,极限荷载提高了71.4%~141.3%。结论 活性粉末混凝土钢筋网加固方法能显著地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截面刚度以及抗裂性能。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发展规律一致,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88.
针对拱形抗滑结构治理黄土地区滑坡的适用性,通过3组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分析拱形抗滑结构的桩后土压力、桩顶位移、桩身弯矩及连梁受力变形特征。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抗滑桩桩后土压力基本一致,呈三角形分布;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直线形布置的抗滑桩桩顶切向位移几乎为0,桩顶法向位移最大值为13.56 mm;当采用钢管混凝土桩拱形布置时,桩顶切向位移为1.41 mm,桩顶法向位移为2.65 mm;当采用竹管混凝土拱形布置作为临时救灾抗滑支护结构时,桩顶切向位移为1.55 mm,桩顶法向位移为2.81 mm;采用拱形抗滑结构对桩顶水平位移有较好的约束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桩身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验证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尺寸效应是否和普通水泥混凝土一致.方法 设计0、25%、50%、75%和100%的5种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以及100 mm、150 mm和200 mm3种边长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测试其抗压强度,计算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90.
以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和砂率为影响因素,选用碎石和砾石两种天然粗骨料,参照规范进行基准配合比设计。采用正交试验法,为碎石组和砾石组各设置9组配合比,制作了两种类型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养护后,对立方体和棱柱体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再生混凝土的影响程度不同,砂率对两种再生混凝土的抗压、抗折性能影响最小。砂率对两组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未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道路面层以抗折强度为配合比设计指标时,可以确定相应的最优配合比,为工程实践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