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静态浮选塔分选铁矿石的连续运转出现了矿泥在填料表面的吸附沉积。仅改变填料材质、捕收剂类型或入选物料性质是不能解决吸附堵塞问题的。采用弱酸性介质条件进行连续运转没有出现吸附堵塞现象。在碱性介质中,铁矿石矿浆中的Fe(OH)_3阳胶体与表面呈负电性的填料之间的电性吸引是矿泥向填料吸附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32.
本文给出了有、无硫化钠存在时,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行为。研究表明,黄铜矿具有良好的自诱导可浮性,浮选的电位范围和pH范围较宽;弱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黄铁矿自诱导浮选差,没有任何可浮电位范围。然而,硫化钠的添加,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天然矿石浮选试验表明,自诱导和硫诱导浮选技术能够有效地浮选和分离黄铜矿和黄铁矿。通过HS~-离子吸附量的测定、矿物表面中性硫量提取分析、矿浆电位测试和量子化学计算,较详细地研究了黄铜矿和黄铁矿无捕收剂浮选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表面中性硫是主要疏水体。  相似文献   
33.
本文系统讨论了界面极性相互作用理论及其在细粒浮选研究中的应用。亲水矿粒间水化排斥作用及疏水矿粒间疏水吸引作用主要归因于颗粒间界面极性相互作用。通过测定矿物在已知表面能参数的液体中的接触角,就可确定矿物的表面能参数值。由界面极性相互作用能确定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量常数,从而计算颗粒间水化或疏水相互作用能曲线,利用EDLVO理论能很好解释矿粒间的凝聚、分散行为。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了含镁脉石矿物(蛇纹石、橄榄石和辉石)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显微电泳试验、电镜扫描检查、吸附试验、微型浮选试验和产物物质组成研究等,查明了产生影响的原因、程度和作用机理;并找到了防止或消除其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黄铁矿自诱导浮选行为及黄药条件下黄铁矿电化学浮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矿浆电位条件下,黄铁矿表面被氧化生成疏水的元素S^0,从而产生自诱导浮选。在合适的电位下,黄药能在黄铁矿表面氧化生成双黄药,电位地视则导致黄铁矿表面氧化生成Fe(OH)3和SO4^2-,降低矿物可浮性。  相似文献   
36.
谢向阳  汤秋林 《科技信息》2007,(36):306-306,332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浮选柱的发展现状及不同类型浮选柱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结果表明,浮选柱工艺指标先进、动力消耗小、节能明显、维护方便,是细粒煤浮选脱硫降灰有效而经济的工艺设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浮选用的煤泥分成三个粒度级,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法,确定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的最佳浮选粒度组成。  相似文献   
38.
以直链脂肪酸辛酸(C8)、癸酸(C10)、月桂酸(C12)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氯代和中和反应得到脂肪酸改性系列产品CH3(CH2)nCHClCOONa,比较了该系列产品与其相应原脂肪酸对磷矿的浮选效果.结果表明,P2O5回收率均在80%以上,精矿品位达到30.00%,达到浮选指标,并且月桂酸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磷矿浮选性能.  相似文献   
39.
膦酸单酯是酸性磷(膦)酸(酯)中现尚未见有文献记载的一类新型非硫化矿捕收剂,本文报道了6个苯基膦酸单酯化合物的合成,即:PhP(O)(OR)OH,a:R=C_2H_5-,b:R=C_4H_9-,c:R=s-C_4H_9-,d:R=t-C_4H_9-,e:R=C_6H_(13)-,f:R=C_8H_(17)-。测试了它们在不同浓度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对锡石、黑钨矿、赤铁矿、方解石和石英的浮选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苯基膦酸单酯是一类良好的非硫化矿捕收剂;烃基长度对药剂捕收活性影响极大,实验获得的最适烃链长度与按王淀佐提出的公式nφ=Δx_R~2 Δx_M~2计算预测值吻合;对药剂非极性基支链化引起的浮选性能差异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差异主要由空间位阻效应所决定。  相似文献   
40.
<浮选>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技工学校<浮游选煤>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