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Windows中,有许多非常实用的电脑技巧。下面列举出了一些不十分常用但对我们非常实用的几个小技巧。希望给读者以帮助。  相似文献   
2.
萍乡傩庙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傩文化的存在,已成为许多专家研究的对象.国际上有傩文化研究机构,中国有傩文化研究协会.在我国已先后在贵州、广西召开了国际傩研讨会.傩文化,是人们以傩神为核心开展的各种活动所留下来的历史遗存.它包括傩神、傩庙、傩仪、傩祭、傩面具、傩服饰、傩兵器.傩舞、傩戏、傩乐、对联等诸多内容.萍乡的傩文化遗存相当丰富,本文单就萍乡傩庙进行粗简的叙述,不对之处请行家们斧正.一、萍乡傩庙的分布萍乡傩庙之多,分布之广是其他地方难以见到的.萍乡广泛流传“五里一将军,十里一傩神”之说,就足以证明傩的数量之多,傩庙分布之广.萍乡有傩神,就有傩庙,因为傩庙是傩神的安身之所,先有傩庙,再雕傩面具,然后“打醮”安神位.傩庙是人们崇拜傩神,供奉傩神,开展傩仪、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在文化生活单调时期开展娱乐活动的阵地.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伴随着中国文化及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国乡村社会曾兴起一股"废庙兴学"之风。其最初只是一种有知之士个人在民间的自发行为;清末新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广泛推行(实际上只是部分地区执行);民国初年,"废庙兴学"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对推进乡村教育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遇到了宗教文化和乡村传统势力等重重阻力。"废庙兴学"是一个多面体,它既有促进国民教育、提高民众教育程度的积极作用,又扩大了我国民间宗教文化自身的影响,加强了宗教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也可能成为激化民众社会矛盾、危害国民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大理国是继南诏之后崛起于我国西南的又一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段思平作为大理国的建立者,他的族属、出身等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目前,对于他的族属为白族先民白蛮学界已达成共识,而就其出身仍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生于大理,家境贫寒,也有人认为他生于通海,父亲贵为大义宁国的通海节度使.笔者认为不管段思平出身如何,都是值得白族人民及其后嗣子孙祭奠、追忆并为之自豪的一代英主.  相似文献   
5.
读者批评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对读者的身份的定义必须结合当时的具体语境来考察,它是一个被界定和描述的概念.本文试图从这两个层面对读者身份概念的梳理入手,探讨读者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功能,因为其既限制严格又宽泛多义的独特身份,使得读者在作为权威的延伸的同时,往往又成为文艺界决策者们用来规范文学的力量而被使用,虽然时代的更易也不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汉兴之后,小学字书纷纷问世,按其编纂方式可分为《三苍》型、《尔雅》型和《说文解字》型三种。汉朝政府重视开展小学教育的讲学活动,在小学教育的影响方面,尤推许慎的《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7.
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语史中的一组同源词材料--<说文>"糸部"颜色词进一步探究,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成因、理据,探索利用认知理论分析汉语史词汇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8.
诔是汉魏六朝人写作的一种重要的体形式,诔作为一种体形式,形成于两汉之交。以扬雄《元后诔》为代表。诔体形式的形成,是先秦丧祭命谥诔辞与铭颂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郑萍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36-37,42
在周作人的心目中,“趣味”具有突出的文学价值。他作文重视生活趣味,即寄闲情雅兴于身边微小事物,倾注感情,让其成为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也有民俗趣味,对神话、童话、民歌、民谣、风俗、故事都有兴趣,他把生活趣味称为雅趣,打上了浓重的士大夫文人印记;他的俗趣中注重诙谐。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新青年》同人与复古派进行的激烈论战,我们发现中国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文学的外部、内部请问题都被提上了论争的议程。随着论争的展开和深人,中国新文学的理论观念得到了全方位的建构与确认。这场论争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发生在30年代的那场左翼激进派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战,虽然表面上仍然轰轰烈烈、咄咄逼人,但在文学的大旗之下却是文学本身问题的回避与政治参预热情的膨胀。作为社会政治进步在意识形态中的表现,这场论争的价值自不待言,但作为文学历史发展之环节,其价值却是令人怀疑的。这就需要对论战中的人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