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3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84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讨论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MAB、Zeph 和 CPC)对 Ln~(3+)-β-二酮二元体系、Ln~(3+)-β-二酮-Phen(或 DPG)三元体系及 Tb~(3+)-AA-EDTA、Tb~(3+)-Tiron、Tb~(3+)-H_2Sal-EDTA 水溶性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发现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的反应体系影响不尽一致.增敏程度与表面活性剂和荧光配位体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42.
为了得到耐高矿化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采用富集培养,排油圈复筛,从高矿化油田的油水混合物中得到了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K1。通过对K1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物质。对菌株K1所产表面活性剂在高矿化水中的乳化活性以及温度、酸碱度(pH)对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矿化条件下该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保持较好的乳化活性,对柴油的乳化率为59.5%;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并可耐受90℃的高温;pH值在6.011.0之间时其活性较强。菌株K1产生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高矿化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和原油污染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3.
测定了四种吲哚方酸菁染料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水溶液中的吸收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这些吲哚类方酸菁染料可以与胶束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随着胶束的形成,染料的最大吸收和发射光谱都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44.
嗜热耐盐烃降解菌Geobacillus sp.WJ-2降解原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液蜡为唯一碳源,从大庆油田龙虎泡区块采油污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效嗜热耐盐的兼性烃降解菌WJ-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p..在有氧或者厌氧条件下,该菌均在45~75℃和0~10% NaCl溶液中生长良好,其最适生长温度为65℃,最适盐的质量分数为3.0%;该菌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7d,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在好氧条件和厌氧条件下分别为19.89 g/L和11.69 g/L.薄层层析和显色反应表明WJ-2产出的表面活性剂组成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不相同.经GC气相色谱和族组分柱层析对菌株WJ-2在好氧和厌氧降解下原油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好氧下优先降解较轻组分,在厌氧条件下优先降解重质组分,原油黏度分别降低71.57%和77.45%,凝固点分别降低5℃和8℃.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该菌可在一次水驱基础上分别进一步提高采收率6.96%和6.42%,可有效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驱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介绍了一种马来酸酐—苯乙烯低分子量共聚物的接枝改性物(GMS)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溶液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46.
用十二烷基溴代烷分别与乙醇胺、 N,N-二甲基乙醇胺、 N,N-二丁基乙醇胺进行烷基化反应 ,再经五氧化二磷酯化 ,合成了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 ,其中 3种未见文献报道。对 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 ,对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其中磷酸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N,N-二丁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和 N,N-二甲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47.
在298.2 K下,用吊环法测定了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该类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链长从12增加到18个碳原子,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从9.1 mmol/L降低至0.053 mmol/L;其在溶液表面的饱和吸附量(Γmax)减小,吸附效率(pC20)增大。还用电导率法研究了该类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温度下的CMC及胶束化热力学函数,在298.2~318.2 K,CM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胶束形成的自由能△G0m均为负值,表明该表面活性剂溶液胶束化过程是自发的;胶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熵。  相似文献   
48.
在自转向酸酸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所用酸液体系从增黏性能、破胶性能和转向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残酸在80℃时黏度可达到1 128.2 mPa·s,具有良好的封堵增黏性能;5%的乙二醇可使残酸黏度降至2 mPa·s,破胶效果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别对常规酸和自转向酸在地层中的反应流动进行模拟,绘制了水驱-酸化-水驱全压降曲线。单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自转向酸对于较高渗透率岩心的处理效果优于常规酸液,而对于较低渗岩心改造效果不明显。双岩心流动实验发现,对于不同渗透率差异倍数的两块岩心,自转向酸对于其中的低渗岩心改造效果要好于常规酸,然而随着渗透率极差进一步增大,自转向酸增黏改造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49.
探索并建立了用环氧氯丙烷与混合胺反应制备阳离子O/W型乳液破乳剂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择出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合成路线,并对其破乳性能和最佳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阳离子型O/W乳液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其破乳效率优于目前油田普遍使用的反相破乳剂CW01。  相似文献   
50.
目的将热力学数据与动力学知识及结构信息相结合,概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二氧化硅固-液界面上的吸附过程。方法通过阐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热力学数据与其动力学研究结果,介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及模型建构。结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主要受浓度、界面性质、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链长、表面电荷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表面活性剂在基质上形成的离散聚集体及形貌会影响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形态,同时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