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9篇 |
教育与普及 | 2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15篇 |
综合类 | 4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苏晓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4):92-93
利用一维全沙数学模型,对10年设计水沙系列及稀遇洪水进行泥沙计算.分析了太原市汾河河道治理工程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淤积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3.
灌河口河口演变的遥感图象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灌河口航空及航天图象解译结果.用航空图象分析了河口两侧岸滩的变迁过程,航天图片分析了口外泥沙的运移特征.航空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两侧岸线和滩线在逐年蚀退.航天卫星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东侧自废黄河口向西的泥沙输送趋势十分明显;河口西侧也有自西向东的泥沙流迹象,故认为灌河口泥沙输送方向是由河口东西两侧向河口运移.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岸段的蚀退速率,提供了卫星和航空图片及其解译图. 相似文献
44.
45.
46.
根据Prandtl掺混长度理论对紊流动量传递的假设,推广得到挟沙水流中泥沙扩散对应的含沙紊动水流掺混长度。类比Prandtl动量传递系数与紊流掺混长度的关系,由含沙紊动水流掺混长度推导出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的泥沙扩散系数,得到新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并利用多个海域实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新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含沙量垂线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7.
48.
泥沙颗粒聚集形成絮体是高浊度水混凝处理过程中的中心问题.采用单体凝聚模型在二维空间内对泥沙絮体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分形理论对模拟絮体进行了性质分析,得到了粘附概率、粘附位置、运动路径和颗粒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成功用于水中泥沙颗粒聚集过程的研究;准确控制一些试验研究中无法考察的影响参数,是对水中泥沙颗粒聚集过程研究技术的有效补充和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9.
总结分析悬移质含沙量测量方法的代表性成果,评述各种测沙方法的适用性和突出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比热容原理测量含沙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制的比热容测量仪测定不同含沙量水体的比热容,建立含沙量与比热容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测量浑水的比热容来确定水体含沙量。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含沙量与浑水比热容呈明显的负线性关系,可采用测量浑水比热容的方法来确定水体的含沙量;含沙量的测量精度与浑水比热容的测量精度密切相关。该方法从热学的角度研究水体的含沙量,旨在为泥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0.
针对少沙河流上船闸航道泥沙淤问题研究资料甚少的情况,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贵港枢纽船闸引航道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分析了引航道淤积的机理及特点,得出了3个特征年份引航道泥沙回淤量及引航道口让区最大淤积厚度,研究表明少沙洒流上的船部引航道淤积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建设中必须考虑相应的清淤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