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渠化黄河河道与黄淮海平原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河道长近800km,为地上悬河,是海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黄淮海平原受黄河防洪工程保护的土地面积有12万km2,范围涉及冀、鲁、豫、皖、苏5省24个地(市)110个县(市),人口8510万,耕地1.1亿亩;黄河水资源供给范围涉及豫、鲁两省16个...  相似文献   
162.
<正>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下游防洪取得了连续53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安澜局面。但是,黄河下游地上河、游荡型河道的性质,使下游仍有发生大洪水的  相似文献   
16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在沿海河网复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河道几乎普遍存在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健康生活。为改善城市河道污染现状,推动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根据目前城市河涌的黑臭和有机污染严重等污染特征,在历经两年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工程应用后,成功开发出了成套城市污染河涌治理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河涌黑臭现状和削减河涌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负荷,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透明度,改善城市河涌水质和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4.
运用储层控制因素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了靖安油田张渠一、二区岩性、电性和沉积环境 ,认为张渠一、二区具有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体系和同一沉积环境 ,由于水动力条件上的差异 ,导致储层电性、物性、砂体展布及油藏控制因素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张渠一区以辫状河心滩的沉积为主 ,水道发育 ,储层由两个左右对称的 A,B砂体和 B砂体的延伸部分 C砂体组成 ,非均质性强 ,含油饱和度低 ,含水率高 ;张渠二区以低弯度曲流河边滩的沉积为主 ,储层由上下对称的上、中、下三个砂体组成 ,沿河道呈长条状分布 ,横向连通性好 ,含油饱和度高 ,含水率低 .  相似文献   
165.
《河南科学》2016,(1):92-97
在临南洼陷周边地区,具油气显示的沙四段地层仅在临南斜坡上有所发现.因其沉积相研究还较少,使得沙四上亚段开发效果欠佳.因此,针对曲堤油田曲9-111断块沙四上亚段地层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岩心、测井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应用沉积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研究区开展精细沉积相研究.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水下溢岸砂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微相,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鲁西隆起.结合区域沉积背景,概括具有本区特征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66.
将伊乐藻引入生态型河道受损水体修复中,通过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伊乐藻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伊乐藻是修复受损水体较理想的材料,伊乐藻对总氮(TN)、总磷(TP)和CODM。的累计去除率,在夏季分别为61%、89%和34%;在冬季分别为25.74%、26.59%和10.93%;伊乐藻对水体的净化能力高于菹草和金鱼藻。同时,探讨了修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通过宏观的质量平衡估算,1g伊乐藻在1a内可以从1L水体中去除TN、TP和CODMn分别达到44.57、15.42和31.13mg。  相似文献   
167.
传统河道治理往往只注重河道的基本功能,较少考虑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致使河道建设出现过度“三化”(河道平面形态直线化、断面几何规则化、护岸材料硬质化)现象,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河流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河流整治从传统单一目标向多功能、多目标的综合整治转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建设的新要求,本项目以全省“万里清水河道建设”为依托,开展河道堤岸生态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解决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氮营养盐去除难题,城市河道体系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值得重视.研究表明,河道沉积物中DOM的腐殖化程度较低、芳香性弱,以小分子的富里酸为主,其浓度平均为(1868.5±63.2)mg/kg.与空白组相比,DOM可以促进反硝化过程,对TN和NO3–-N去除率分别提升了7....  相似文献   
169.
对城市河道黑臭污染的形成及其治理、富营养化次生灾害表现形式、形成机制以及预防和控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黑臭河道相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的实施,河道水体污染负荷得到了大大消减、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黑臭也逐步好转,但营养盐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且可被植物直接利用吸收的营养盐储备充足,同时,黑臭污染的治理使得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重建,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极易引起水华暴发、浮萍泛滥、水葫芦"疯"长、水生植物生物量激增等富营养化次生灾害.对于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后富营养化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必须以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为基础,将其纳入到河道污染整治整体规划中.综合运用上/下行效应理论,应从外源控制、内源治理和修复、整体生态系统恢复等角度进行系统预防和控制.同时也应厘清思路,认识到城市黑臭河道富营养化及其次生灾害的形成是城市黑臭河道污染治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应从当前的"黑臭等重污染治理"向"氮磷营养盐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0.
采用基于16S rDNA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并通过条带割胶回收DNA进行序列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曝气条件下黑臭河道底泥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变化,同时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了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曝气对黑臭河道底泥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随不同曝气强度底泥细菌群落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当曝气扰动雷诺数(Re)为1810,溶解氧(DO)为7.35时,细菌优势群落多样性最高;序列比对分析推测适度的曝气有利于促进碳、氮、硫循环相关细菌的生长,其中以变形菌门为主导;冗余分析显示DO和Re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