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05篇
教育与普及   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4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机电行业材料品种繁多,工艺装备复杂、高速运转设备多,工艺过程复杂、产污环节多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其污染物特别是多项危险废物的产生,可作为对机电行业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蔬菜对重金星的吸收累积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省各市(州)大气污染物观测资料分析表明:PM2.5、PM10、SO2、NOx年均浓度逐年降低,而O3-8hmax出现逐年增高。2017年PM2.5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的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排前三位分别为六盘水市、遵义市和毕节市,为27、21和22 d,基本出现在冬季;贵阳市超标16 d,超标率为4.1%,最高浓度为107μg/m3。对PM2.5进行溯源分析表明:贵阳市、遵义市和六盘水市主要来自于本地源贡献,分别占了85%、93%和90%。本地排放源中,贵阳市主要是移动源、道路扬尘、建筑扬尘,贡献比例分别为26%、22%、20%;遵义市主要是居民燃煤和移动源,贡献比例分别为25%和20%;六盘水市主要是工业源和居民燃煤,贡献率分别为28%和20%。不同季节气团传输存在差异,并且不同城市在相同季节的传输也存在差异。中长距离气团传输主要来自于成渝地区,短距离主要是本地传输。溯源及气团传输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用液-液萃取和XAD-2大孔网状树脂对水体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行富集浓度,然后用气相色谱分离,内标法定量。方法的回收率为86.2%-88.4%。另外,还用GC/MS方法对青岛徐家麦岛及大麦岛近海扇贝养殖区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分层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污染物在分层土壤中随下渗水体向下迁移的机理过程,借助于数值计算模型模拟计算非饱和分层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研究了不同土壤层及土壤层的排序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16.
机动车多点源排放空气污染物浓度解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机动车排放源和环境特点,建立了风速和扩散系数随高度变化的公路机动车多源排放空气污染平流扩散方程。提出了在地面和对流层边界对污染物为全反射条件下的定解问题。引用Green函数的概念,提出了公路机动车多源扩散方程的求解思路,利用微分方程的特征理论,求得了Green函数的横风和垂直向分量。通过Green函数分量与排放源强的线性组合,得到了公路机动车排放为多点源、线源和面源时污染物浓度三维分布的解析解。指出了广泛使用的高斯扩散模式在公路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浓度计算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活性炭无纺布表面CO2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气流速度条件下,活性炭无纺布能够很好地吸附空气中的CO2,系统的能耗也低;环境温度对活性炭无纺布表面CO2吸附效率的影响不大,但低空气湿度有利于CO2的吸附;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无纺布表面VOCs的吸附效率与迎风气流中VOCs的体积分数无关,与污染源的种类有关;低气流速度有利于VOCs的吸附;虽然增加吸附层的层数既有利于活性炭无纺布表面的CO2吸附,也有利于VOCs吸附,但实验中当吸附层增加到3层以上时,吸附效率随吸附厚度的增加而提高的效果不再明显,而吸附系统的阻力却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国外的流行病研究资料、健康统计资料和国内的有关统计资料为基础,采用污染物生命周期分析的方法,依据归宿分析-效应分析-危害分析这条途径,研究了采煤-运输-发电过程产生的气载污染物通过空气、水和食品三种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将煤-电生产整个生命周期排放的气载污染物与人体健康危害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单位质量污染物所引起的残疾调整生命年(D)表示,提出了煤-电气载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广东茂名热电厂实例分析表明,在煤-电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由SOx、NOx、Cr6 三种污染物引起的健康危害为总健康危害的90.7%,气载致癌物中Cr6 的健康危害最大,三个不同生产阶段以燃煤发电阶段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9.
邻苯二甲酸酯对海洋藻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评价化学药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醋与海洋藻类的相互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醋(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海洋藻类的致毒试验,分别得出此3种物质对三角褐指藻、盐藻、等边金藻、中肋骨条藻48h、96h的半致死浓度,探讨了上述几种海洋藻类对DMP、DEP、DBP的忍受限度.  相似文献   
20.
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多环芳烃由于其致癌性、致突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来源、种类、分布及性质,阐明了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并对减少其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