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系统科学   59篇
丛书文集   156篇
教育与普及   3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3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干旱对农作物生长有很大影响,农业干旱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Landsat8 OLI、Sentinel-2A为遥感数据源,结合实地采集样点,选取湖北曾都区、随县作为研究区,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的水稻作物进行旱情评估.首先预选NDVI、TVDI、GVMI、MPDI等旱情指标和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选取最佳指标,分别提取7、8、9月份水稻旱情分布,然后利用各月份水稻旱情分布构建决策分类树,对水稻旱情区进行分类提取,得到水稻干旱受灾面积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以上4种指数中,GVMI和样本相关性最高,为最优指数;决策树分类法对水稻旱灾遥感监测的总体精度为93.1%,Kappa系数为0.85,根据不同灾害程度对灾害区进一步划分后精度有所下降,分别为86.2%、0.81,研究区内水稻受灾面积达到43 957.49 hm2,占比56.87%,其中欠收区、绝收区和未种植区分别占比25.41%、26.78%和4.68%,其他为正常生长区.决策树分类法对水稻旱情监测效果显著,可为水稻干旱监测与评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22.
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在广东省和海南省部分地区新发生一种水稻病毒病, 其症状表现为植株矮缩、叶色深绿、叶背及茎秆出现条状乳白色或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蘖及茎节部倒生气生须根. 病株韧皮部细胞内可观察到具斐济病毒特征性晶格状排列直径为70~75 nm的球状病毒粒体以及病毒基质和管状结构. 从发病田块及其附近的玉米(Zea may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和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植株体内检测到病原病毒的存在. 田间调查及室内传毒实验表明,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是该病毒的主要传毒介体. 该病毒的基因组由10条dsRNA组成, 其电泳图谱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基本相同. 采用接头单引物扩增法获得了该病毒基因组两个片段(S9和S10)全长核苷酸序列, 两者在核苷酸组成、末端序列及基因排列上均具斐济病毒特征, 但与斐济病毒属已知种核苷酸同一率小于75% (S9)和80% (S10), 基于核苷酸及其推导编码产物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 该病毒在斐济病毒属中处于相对独立的进化位置. 结果表明, 该病毒应为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第2组的一个新种, 建议将其命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相似文献   
723.
以辽河三角洲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试验模拟稻田淹水-落干变化,探究了猪粪施用对黑土型水稻土中磷素赋存形态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肥相比,添加猪粪处理下的土壤速效磷(Olsen-P)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 TP)含量在淹水40 d后分别显著增加276.3%和34.1%(P<0.05),无机磷中Ca2-P,Ca8-P,Al-P,Fe-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84.7%,142.9%,105.8%和44.1%(P<0.05);中等稳态有机磷(fulvic acid-associated organic phosphorus, FAPo)显著增加36.6%(P<0.05);进一步落干20 d后,土壤Olsen-P和T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3.1%和21.6%(P<0.05),Ca2-P,Ca8-P,Al-P,Fe-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43.1%,113.7%,89.8%和35.8%(P<0.05);猪粪施用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磷(microbia...  相似文献   
724.
研究了41个水稻β-1,3葡聚糖酶的疏水簇(HC)的结构特点、HC的疏水氨基酸的突变倾向、密码子使用类型与偏好、为同种氨基酸二连体组合编码的密码子二连体组合使用类型与偏好.研究结果显示,水稻β-1,3葡聚糖酶至少有20个保守性较高的基本的HC,HC内至少含有≥1个疏水核心或有≥2个高度保守的疏水氨基酸位点.HC内似乎有I易向L、V、F突变,M易向I、V突变,W易向F突变,而反向突变较难的倾向.HC中的疏水氨基酸位点和为丙氨酸(A)编码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水稻基因组的统计数据出现明显偏差,为部分同种氨基酸二连  相似文献   
725.
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下钾肥后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油莱和晚稻的增产作用较大,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莱和晚稻时多施钾肥,而种植早稻时少施钾肥.  相似文献   
726.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KCl溶液解吸法研究了磷酸盐对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Cu2 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包括磷预吸附)对Cu2 吸附均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土壤表面吸附磷酸根后,对Cu2 吸附能力显著增加,而Cu2 解吸率显著降低。在外加Cu2 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Cu2 吸附量随外加P质量浓度的升高呈波谷形变化。低质量浓度的P(<15mg·L-1)抑制土壤对Cu2 的吸附,而高质量浓度的P促进土壤对Cu2 的吸附。水稻土不同吸磷量条件下次级吸附态Cu2 的解吸结果表明,Cu2 解吸率随P吸附量增加呈峰形变化。低吸附量的P(<250mg·kg-1)促进土壤对Cu2 的解吸,高吸附量的P抑制土壤对Cu2 的解吸。  相似文献   
727.
缺铁诱导的水稻根转录本组和蛋白质组分析与膜泡运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水稻受缺铁胁迫后根细胞整体水平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对缺铁和加铁的水稻根分别进行了转录本组的微点阵分析和翻译水平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与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分析.在10531个点的水稻cDNA芯片图谱上,比较缺铁与加铁之间的相对表达水平(REL),发现了451个差异cDNA点,其中在2.0~9.175之间的缺铁诱导上调基因为203个,在0.075~0.49之间缺铁诱导的下调基因为248个.在水稻根可溶性蛋白双向电泳(IEF-SDS-PAGE)结果中,得到多达约1500个点的蛋白质图谱.比较缺铁与EDTA螯合二价铁培养的水稻根可溶性蛋白质图谱,发现了23个差异蛋白质,其中缺铁诱导加强的有4个,减弱的有2个,特异的有7个.从缺铁处理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选取差异蛋白质,用胰蛋白酶进行水解.继而进行了MALDI-TOF检测 ,获得9个蛋白质的肽质量指纹谱的检索数据和分析结果.最后对缺铁诱导的膜泡运输和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728.
1大理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水稻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40%.同时稻米又是人民最喜爱的食物,全州约8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抓好大理州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729.
730.
垩白性状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阐明水稻垩白性状的遗传机理十分重要.主要对水稻垩白的遗传基础、垩白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的定位及其垩白性状相关基因的分离与克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遗传改良措施,以期为优质水稻育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