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50篇 |
教育与普及 | 5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1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12篇 |
2010年 | 109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海峡两岸、闽台之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益发展的民间社团的互相往来和频繁的交流活动,使两岸同胞增进了解和互信,特别是增进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把两岸同胞的心连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42.
唐宋闽南民间信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向有信巫重祀的传统,但是在唐代以前其民间信仰一直都以自然神崇拜为主。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唐宋期间,闽南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间信仰也在这一背景下呈现出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243.
李亦辉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98-103
儒家素有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武王伐纣平话》虽为讲史平话,但对怪力乱神的因素却情有独钟。该书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在整体艺术构思上呈现出由正史向野史传说偏离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主要角色的替换、神怪因素的激增、战争场景的铺陈等方面。这既是其集以往民间叙事中武王伐纣故事之大成的结果,也与其诞生时的文化语境和审美风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44.
针对青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及农村小学在场地、器械等方面比较缺乏的状况下,如何能更好地对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打好健壮体格、培养对体育运动的良好兴趣,成为现如今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努力方向。,而民间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安全性、简便性等特点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在不受器材场地约束的条件下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5.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1-6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海派小说的各种传统终于在都市民间的空间里综合地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246.
论河南民俗文化与河南民间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时代承传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悠久历史文化在民间的积淀.同时也反映了中原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47.
木雕作为一种传承物质的重要形式,蕴含了一种与文字全然不同的更生动的实质文化.湖南的民间木雕是湖南的民间文化及艺术的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是当地居民长期的生活累积的产物,并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俗的文化及艺术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8.
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民间借贷的保护机制——惯例形成的根据。进一步研究了惯例的经济价值——节省社会交易成本,并实现了非正式制度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249.
河南民间美术的滑稽审美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河南民间美术为研究着眼点,从老子美学思想和美学角度,并结合民间审美心理,论述了河南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滑稽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