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564篇 |
免费 | 2133篇 |
国内免费 | 118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17篇 |
丛书文集 | 875篇 |
教育与普及 | 40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4篇 |
现状及发展 | 103篇 |
综合类 | 193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9篇 |
2024年 | 279篇 |
2023年 | 513篇 |
2022年 | 566篇 |
2021年 | 647篇 |
2020年 | 677篇 |
2019年 | 494篇 |
2018年 | 277篇 |
2017年 | 409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581篇 |
2014年 | 955篇 |
2013年 | 906篇 |
2012年 | 929篇 |
2011年 | 1078篇 |
2010年 | 1046篇 |
2009年 | 1192篇 |
2008年 | 1298篇 |
2007年 | 1098篇 |
2006年 | 981篇 |
2005年 | 877篇 |
2004年 | 752篇 |
2003年 | 684篇 |
2002年 | 614篇 |
2001年 | 573篇 |
2000年 | 546篇 |
1999年 | 424篇 |
1998年 | 418篇 |
1997年 | 384篇 |
1996年 | 385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67篇 |
1993年 | 215篇 |
1992年 | 186篇 |
1991年 | 212篇 |
1990年 | 181篇 |
1989年 | 173篇 |
1988年 | 137篇 |
1987年 | 59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出了适用于姿态测量的Kalman滤波渐消因子自适应估计算法,滤波中采用序贯处理的方法计算出每个量测量对应的渐消因子,在位置速度组合导航系统中,只有位置、速度的误差状态是直接可观测的,用序贯滤波处理计算得到的渐消因子对协方差阵中对应于位置和速度误差状态的对角元素进行自适应控制,抑制滤波发散,提高位置、速度和姿态的测量精度。半实物仿真表明,与原来的算法相比,修改后的方法不仅能够提供高精度位置、速度信息,而且还可以提供高精度姿态信息,其中航向误差在0.08°以下,俯仰和横滚误差在0.02°左右。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正>从2012年起,《科学通报》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对当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从专业研究和科学传播角度进行深度解读,并编辑出版了"解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系列专题,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2014年末,本刊编委、西藏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钟扬教授,带着对我国科学家早日获奖的期盼,围绕诺奖这一话题,与本刊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他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05.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主要关注森林优势树种.虽然蕨类植物是亚热带森林林下层的重要组分,占林下层大量的生物量,但其凋落物分解过程很少被关注.本研究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12种常见的蕨类叶和细根进行分解实验,监测分解113, 198, 386和586 d后的碳氮磷释放动态.结果表明:蕨类叶与细根初始碳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的初始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细根.多数物种叶的碳氮磷释放速率显著快于细根,且叶的碳氮磷主要表现为简单的直接释放模式,而细根的碳氮磷释放则表现出直接释放、富集-释放、富集-释放-富集、始终富集等复杂模式.氮、磷残余率随碳残余率的变化格局分别受初始氮、磷含量的影响.叶与细根间碳氮磷残余率的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格局:碳残余率在分解113, 198和386 d后均为显著正相关,但586 d后关系不显著;而磷残余率除在113 d时关系不显著外在其他时间点均显著正相关;但氮残余率在整个分解过程均无显著关系.该结果表明地上地下分解速率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元素类型及分解时间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量化蕨类植物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107.
雾化高温分解法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化过程.到目前为止,该过程使用的铜基催化剂都是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近来,我们采用雾化高温分解法(Aerosol high temperature decomposition,简称AHTD)成功地制得了性能良好的铜基催化剂.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从金属硝酸盐的水溶液直接制得可供使用的固体催化剂,从而简化了制 相似文献
108.
引入动态系统的混合单调分解概念 ,基本思想是利用系统结构中固有的增长与衰减机制将系统动力学分解 ,由此构造一个增广的动态系统作为原来系统的双边比较系统 .相应的双边比较定理表明该比较系统的解规定了原系统解的上下界 ,因而可以通过双边比较系统了解原系统的性质 .与通常的向量比较方法相比 ,混合单调分解方法能自然地利用动态系统的结构特性 ,不必要求系统具有严格的 (拟 )单调性 ,能给出系统状态更为细致的非对称估计 ,可直接用于本质上具有非对称状态约束的问题 .作为应用 ,文中对于具有非对称状态饱和非线性的系统 ,建立了其平凡解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此条件完全由系统的参数和状态饱和阈值给出 ,并包含了文献中关于对称状态饱和系统平凡解全局稳定性的一个新近结果 相似文献
109.
集落刺激因子_1(CSF_1)主要在G1期调节细胞的极早期和迟早期反应 ,是细胞增殖、分化所必需的生长因子 .CSF_1与其受体 (CSF_1R)的结合导致后者的磷酸化从而激活其内部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激活的受体直接与细胞浆内的效应蛋白联系 ,诱导多条信号转导途径 .CSF_1可以通过Ras和Ets相关蛋白诱导c_myc基因的表达 ,也可以激活c_fos/jun家族基因的表达 ;CSF_1R激活STAT1和STAT3参与信号转导 ,但JAKs似乎不能在CSF_1R介导的信号传递中发挥作用 ;CSF_1R激活PI3_K ,PI3_K可通过一条独立于Ras/Raf的MAPKK相关途径作用于下游蛋白 ;CSF_1R可以使PC_PLC发挥增强信号传递的效应 .此外 ,CSF_1R还可介导信号传递的负调节 ,CSF_1R的自身转化 (turnover)及磷酸酶SHPTP1的脱磷酸化作用是信号传递负调节的主要机制 .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