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关于楚文化的文化影响力及其商业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资源向商业资源转换,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是传承和振兴楚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楚文化的特征入手关注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引发关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促使文化资源转化成商业资源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处理好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是许多旅游区面临的问题.结合中国纪山荆楚文化旅游区实际。提出了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旅游开发的基本思路.即贯彻可持续开发思想、坚持不同时期保护与开发侧重点不同的策略、注意开发时序和突出主题、遵守协调配套建设、坚持效益全面化原则等。  相似文献   
33.
浅析楚漆器艺术的装饰构成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漆器艺术最具鲜明的特色是它流动舒畅、富于韵律感的线条,它们顿挫有致,具有绘画性。同时,它以黑红两色为主要色调,构成中国漆艺的代表性色彩,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中国人色彩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34.
菱形纹是中国传统几何纹样中运用较为活跃的装饰纹样之一。该文结合楚文化艺术作品,分析菱形纹在丝织物、器物上的演变过程,进一步探寻其纹样的结构组成方式。  相似文献   
35.
关于早期楚文化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不甚明晰统一。在对早期楚文化的概念、特征、渊源及其与相邻的别国异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和阐发,学者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早期楚文化问题不能得以解决,也就无法全面系统地阐明楚文化的历史发展。实现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突破,一是需要加强薄弱地区考古勘探发掘的田野工作;二是需要汇集整理相关考古资料,深入探索楚文化的渊源,细致辨析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建立较为完整的汉水后段流域(陕东南、豫西南、鄂西北及江汉地区)史前-夏商-两周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三是需要深入开展部族、地域的文化比较研究,阐发相关相邻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全面、准确和深刻地认识楚文化发展的动因和历程、本体的特征和构成、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6.
战国晚期,楚国政治家春申君黄歇初封淮北十二县时,开始营建寿春城。在春申君的影响下,楚国最终迁都寿春,寿春因此成为晚楚文化的中心。春申君改封吴地期间,又在今无锡、苏州、上海、湖州一带实现了晚楚文化的东渐。  相似文献   
37.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部门在常德德山发掘楚墓近千座,出土大量珍贵楚文物,并尚有千余座楚墓未发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常德德山是一处楚文化繁荣之地.从古籍记载来看,德山一带时称“枉渚”,是楚国江南一处要塞之地,极可能就是楚国“洞庭五渚”之一.屈原在沅水下游一带留有许多踪迹,屈赋《涉江》中明确提到“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可见德山一带是屈原十分熟悉、经常往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38.
指出了在古代巴、楚两个民族交错杂居的长江三峡地区,不宜用“巴楚文化、来作为这一地区的地域文化名称。因巴文化和楚文化各有特点,虽有一些相互影响或部分融合现象,但尚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故仍不宜随意命名。同时,对“三峡地区是楚文化的摇篮”的提法,也认为不 妥。对有的学者还用“巴楚文化”这一词汇来涵盖从古到今的地域文化,更觉不宜。  相似文献   
39.
在近现代,经由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熏陶,伴随沅澧流域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主革命和军事斗争的推进,在常德分别形成了以宋教仁和林伯渠为首的两个人才群体.这两个人才群有三个鲜明的特点:政治军事人才多;众多人才精英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广泛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经历了军事斗争的磨练;爱国主义精神是近现代常德人才群体的生命基因.  相似文献   
40.
楚人的衣着配饰和发型发艺张扬个性,有着强烈的艺术特质,是楚人浪漫个性的物化和外。延,也是楚文化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服饰大量采用凤形象为纹饰,体现了楚人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审美取向。本文从楚服饰文化研究出发,探究其精神实质及其孕育环境的相关性、必然性,寻求对楚文化这一古老文化精髓发掘和传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