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6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综合类 | 13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恒功率控制轴向柱塞泵的特点是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条件下,泵的流量随输出压力的增高而减小,随输出压力的降低而增大,泵的输出功率基本恒定。这使原动机能充分发挥其能力,减少功率消耗。恒功率变量特性的设计计算是实现泵的变量性能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2.
变转速轴向柱塞泵恒流量控制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变输入转速下泵控马达恒速系统为对象,分析轴向柱塞泵变量控制机构的控制机制和斜盘变量机构力矩特性,建立了变输入转速情况下泵的流量控制模型,针对泵转速扰动提出了扰动乘积补偿和PI控制综合抑制方法.并在仿真软件EASY5上建立了泵控马达系统和变量泵排量控制仿真模型,对变量泵变量时间和转速扰动抑制进行了系列仿真.结果表明,在剧烈输入转速扰动和负载压力扰动下泵输出流量依然能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53.
提出了一种织构化配流副泄漏量的新计算方法,研究了圆柱形微凹坑直径、深度和面积率对配流副泄漏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微凹坑深度的增加,泄漏量随之减小;在相同的面积率下,较小直径的微凹坑具有较小的泄漏量;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缸体的转动速度对泄漏量几乎没有影响;配流副工作压力与泄漏量成正比.计算结果可为选择符合配流副工况的圆柱形微凹坑几何参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4.
55.
56.
本文简要介绍了MG300/700—WD型采煤机的概况,针对该机组在生产中调高齿轮泵易损坏的状况,分析了原因,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改造后取得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11)
针对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大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机械安装减小轴向柱塞泵脉动的主动控制方法。机械安装中将2个柱塞泵的吸油口相连,2个柱塞泵的排油口相连,柱塞泵轴端装有同步带轮并用同步带连接,以实现柱塞泵错相位并联。从轴向柱塞泵流量基础理论入手,以降低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为目的,对2个奇数(偶数)柱塞的柱塞泵错相位并联安装时的脉动进行了分析,并与单个奇数(偶数)柱塞泵流量脉动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对轴向柱塞泵的瞬时流量进行仿真。结果表明:2个奇数(偶数)柱塞的柱塞泵错相位并联安装时,瞬时流量增加了2倍,脉动减小且为单个柱塞泵脉动的1/4。该方法可为提高液压系统稳定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为了改善轴向柱塞泵滑靴副润滑特性,考虑滑靴副与油膜之间的热传导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控制体能量守恒定律的滑靴副热平衡间隙公式,讨论不同柱塞腔压力、缸体转速以及进口油液温度对热平衡间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靴副的热平衡间隙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和导热率成反比,影响材料的抗温升变形以及摩擦副的配合性能;滑靴和斜盘因表面温度升高而产生热膨胀,导致热平衡间隙显著减小,与柱塞腔压力、缸体转速以及进口油液温度成正比.因此,滑靴应该选取线膨胀系数和热导率大的材料,对于斜盘则正好相反,以减少滑靴表面磨损. 相似文献
59.
柱塞泵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动力源和关键元件,其运行状态与服役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的施工质量和运营安全.本研究针对柱塞泵工作条件恶劣、常处于变载荷工况的特点,基于柱塞泵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其不同负载、不同程度滑靴松动故障状态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变载荷工况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柱塞泵的轴向振动信号,... 相似文献
60.
通过实验证实了新型低噪声配流盘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孔槽结合的新型减振结构和降低预升压(预释压)区压力梯度及倒灌(释放)流量峰值的设计准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