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51.
群众杨叶片下表皮经过不同浓度的G蛋白激活剂霍乱毒素(CTX)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气孔开度的变化,并用透射电镜结合X-射线能谱显微分析技术,对保卫细胞内的K^ 、Cl^-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X能促进气孔关闭,作用强度随CTX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伴随着气孔关闭,保卫细胞液泡和细胞质中的K^ 、Cl^-含量都明显下降,而细胞壁中的K^ 、Cl^-含量增加。这提示G蛋白可能通过对保卫细胞内K^ 、Cl^-的调节作用而参与了气孔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52.
我校两项"863"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通过验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江苏省科技厅对我校施季森教授主持的“鹅掌楸、相思树、四倍体刺槐转基因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和诸葛强教授承担的“抗病虫、抗逆转基因杨树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课题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杨树菌材和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化学成分,评价杨树菌材栽培天麻的质量,测定和分析了湖北省宜昌下堡坪、五峰、鹤峰的杨树菌材和传统菌材栽培天麻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各地不同菌材栽培天麻的HPLC指纹图谱主峰数量与分布相似,杨树菌材栽培天麻的HPLC指纹图谱与栎树菌材相近,但两者各特征峰的紫外吸收强度明显弱于栗树菌材.  相似文献   
54.
焦莉 《科技信息》2010,(28):I0355-I0355
杨树为速生树种,繁育品种较多,而宜感染病虫害。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际,就杨树的发展现状,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进行阐述,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55.
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探究土壤pH、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杨树插干造林技术与杨树"三大一深"植苗造林技术相比,有不需挖树穴、造林成本低、节水抗旱、成活率高等优点。昭觉县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杨树生长,近年来,杨树造林面积已占到昭觉县造林面积的一半以上,对昭觉县林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适宜的杨树插干造林技术,可以克服制约昭觉县杨树造林的不利因素,如果在昭觉县大面推广应用,将对昭觉县建设绿色生态县,深入推进"三棵树"林业产业化工程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7.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反映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对土壤养分循环发挥决定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地生产力.为研究人工林长期经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取连作林地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采用MOBIO PowerSoil DNA Isolation kit试剂盒提取土壤中微生物基因组DNA,并进行16S rDNA V3区扩增.结果表明:6种杨树人工林土壤中均能提取出微生物基因组DNA,基因组DNA片段大于2 000 bp,且DNA带型清晰完整,无明显降解,为后续土壤细菌的PCR扩增提供了良好模板;6种土壤基因组DNA在电泳图中的亮度不一,其中Ⅰ代林根际土壤(B3)微生物DNA条带最亮,Ⅲ代林非根际土壤(FB18)微生物DNA条带亮度最弱,经检测,B3样品DNA含量约为6.9 ng·cm-3,而FB18仅有2.0 ng·cm-3左右;选用27F/1492R和F338-GC/R518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策略,成功扩增出杨树人工林土壤细菌16S rDNA V3区DNA,片段大小为220 bp左右.  相似文献   
58.
粒肩天牛是福建省杨树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此次研究应用7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该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结果表明:感染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47%和88.92%;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株对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2和5.82 d,孢子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70×104个/mL和6.16×104个/mL。说明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两个菌株对该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强,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应以浓度为1.5×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林间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9.
抗、感病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活性氧及相关酶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接种溃疡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后两种抗性水平不同的杨树(Populus spp.)树皮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杨树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接种时间的延长,两种杨树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抗病杨树毛白杨(P. tomentosa Carr.)出现了较明显的"氧化爆发",感病杨树北京杨(P. beijingensis Hsu)则不明显;POD活性持续上升,毛白杨的上升幅度大于北京杨的;SOD、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北京杨两种酶活性在后期受到的抑制更明显;APX活性则在两种杨树中变化较大,毛白杨的变幅明显比北京杨的大;MDA含量增加,表明"氧化爆发"启动了膜脂过氧化,北京杨在接种后期MDA含量大幅上升,并且MDA含量与O2.-产生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在苏北杨树上新近发生一种不规则黑斑型溃疡病,调查发现该病害是造成苏北新造林地杨树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病原的分离、接种和再分离,发现杨树黑斑型溃疡病主要由2种病原菌引起:一种分生孢子单孢,纺锤形,基部平截,孢子大小为(17.5~27.5)μm×(4.0~5.5)μm,平均大小23.5μm ×4.5 μm,分生孢子梗透明,在近基部分枝,太小为21μm×2.0μm,经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另一种产生甲型和乙型两种孢子,甲型孢子单孢椭圆形,乙型孢子线形,一端弯曲呈钩状,鉴定为拟茎点霉(Phomopsis macrospora).两种病原菌单独接种均可使杨树枝条产生小的黑斑,混合接种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形成大型不规则黑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