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90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20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323篇 |
教育与普及 | 4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14篇 |
现状及发展 | 44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58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279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264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402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275篇 |
2005年 | 319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217篇 |
1999年 | 179篇 |
1998年 | 170篇 |
1997年 | 185篇 |
1996年 | 139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21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97篇 |
1989年 | 84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固定床实验台上,利用内蒙古霍林河褐煤半焦及其改性半焦对模拟烟气中的气态Hg0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半焦相比,在140℃下、经FeCl3溶液改性半焦吸附效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长时间维持在90%以上;改性半焦对气态Hg0具有较高的吸附稳定性。BET测试结果表明,半焦经FeCl3溶液处理后,孔道发生部分堵塞或破坏,使得半焦的孔隙结构发达程度有所降低;XRD测试表明,改性半焦中无定形炭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表面Fex Oy以高度分散的无定形状态存在;FTIR分析结果表明,FeCl3溶液处理使半焦表面O—H官能团和C O官能团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62.
对第一向为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双向电泳(ISO-DALT)中若干影响分离效果的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琼脂糖和尿素的纯度明显影响分离效果;加丙烯酰胺或碘乙酰胺保护经二硫苏糖醇还原的样品中的巯基,可以显著减少假斑点;厚度较薄的分离胶的分离效果较好;以琼脂糖为两性电解质载体代替聚丙烯酰胺的第一向等电聚焦电泳使分子量105Da以上蛋白质得以分离. 相似文献
63.
对已二酸十八酯 (OAO)过饱和溶液的成核过程 ,研究不同温度、过饱和度及不同溶剂对其诱导期的影响 ,并根据经典成核理论计算了晶体的临界成核自由能和临界成核半径 相似文献
64.
采用静态挂片法研究苯并三氮唑(BTA)对碳钢在 LiBr 溶液中腐蚀的影响,利用极化曲线探讨其缓蚀作用的机理.实验表明 BTA 对碳钢在 LiBr 溶液中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中添加0.020 mol·L~(-1)BTA 和0.20 mol·L~(-1) LiOH 能显著抑制 LiBr 溶液对碳钢的腐蚀。BTA 可能是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 Fe-BTA 吸附膜,阻滞阳极反应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6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
提高煤中有机质的可溶性,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煤中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是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本文在微波辐射下对神木-府谷烟煤(SFBC)进行溶剂萃取,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辐射时间以及溶剂类型对SFBC萃取过程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微波辐射40min时,SFBC的萃取率随微波功率的提高而降低,微波辐射10、20和30min时,SFBC的萃取率随微波功率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SFBC的萃取率与溶剂的介电常数有关,在介电常数较小的四氢呋喃中萃取率最高(5.6%);萃取物主要由脂肪烃和芳烃组成,推测脂肪烃和小分子的芳烃较易从煤的大分子网络中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66.
67.
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晓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0,22(1):21-24
:对溴化锂溶液竖板降膜吸收器进行了传热传质实验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不同吸收压力、不同溶液流量、不同溶液进口温度及不同冷却条件对吸收过程传热传质的影响,这种响应关系反映了吸收器与这些关键因变因素之间的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8.
69.
70.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接枝ABS产物在1717cm“处出现了明显的C=O基吸收峰,证实了丙烯酸接枝到了ABS树脂上.研究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的增加,开始时迅速升高,以后只略有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接枝率增加较快.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最后给出了接枝反应的初始反应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