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1.
12.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55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早粳×郑稻92—44 特征特性“郑旱6号”属粳型常规早稻品种,在黄淮地区作麦茬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115天,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指导早稻生产,对江西省吉安市双季早稻生长季温、光、水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双季早稻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模型。根据模型分别计算了1961~2010年吉安市双季早稻生长季各气候因子的适宜度和逐旬各气候因子适宜度。结果表明,近50年来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总体偏低,且略有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较降水、日照适宜度偏高,呈现出三个阶段的阶段式波动变化。双季早稻气候适宜度随生育进程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整体偏低,是制约早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温度适宜度对气候适宜度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秧苗期的低温、分蘖-孕穗期的低温、乳熟期的高温是导致其温度适宜度偏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5种抗寒剂对早稻湘早籼25号幼苗的耐寒生理鉴定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低温胁迫条件下,经聚乙二醇处理的湘早籼25号秧苗不仅电导率低,干重大,而且可溶性糖和叶绿素总含量高,表明5种抗寒剂中聚乙二醇对水稻秧苗具有较好的抗寒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白背飞虱在早稻中有迁入早、虫口上升快,数量大,在水稻前,中期显害严重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4月份成虫迁入量和迁入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式,经验证,1990-2002年平均观测准确率达92.7%,同时根据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制定出了“重点监测,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和与之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孙波  陶梅 《大自然》2012,(6):6-7
水稻源于亚洲,现已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稻米成为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为了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以袁隆平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从1964年起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通过"三系法"于197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近年来,科研人员又在超级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已育成一批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大面积产量潜力达12~15吨/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11,(Z1):42-45
沿江江南地区是安徽省水稻主产区之一,生产布局上一季稻和双季稻并存.改革开放前,双季稻一直是安徽省水稻生产主体,20世纪70年代占播种面积70%左右,1977年达到75.2%.改革开放后,双季稻面积直线下降.近年全省双季稻面积800万亩左右,约占水稻播种面积24%.双季稻面积减少原因除季节、劳力紧张外,技术发展缓慢、种植效益偏低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
测定武昌夏季和广西秋季栽培的杂交早稻新组成威伐242F1、F2,汕优242F、F2,威20B,珍汕97B和湖大242的糙米率、精率、米粒长、米粒宽、粒形(长/宽)、垩白等级和碱消值。分析以上性状的F2变异,估算垩白等级和碱消值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2.26%和80.40%。同时研究了异地不同季别栽培条件对米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