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从青海高盐环境中分离到1株拟诺卡氏菌形放线菌YIM90039,该菌株具有典型的拟诺卡氏菌属的形态学特征.通过对其进行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16S rDNA序列等方面的分类学研究。菌株YIM90039初步鉴定为拟诺卡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该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气生菌丝大都呈黄白色,基内菌丝浅橙黄色至深橙黄色.气生菌丝上有长短不一的孢子链,基内菌丝则长,多分枝。常断裂成杆状。  相似文献   
102.
103.
贵州黄果树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贵州黄果树采集土壤样品19份,采用平板稀释法和不同培养基对放线菌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贵州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差别较大,从贵州黄果树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出的32株典型放线菌菌株,经初步鉴定,分别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小单孢菌属、放线菌科和非链霉菌属。  相似文献   
104.
以兰州百合的鳞茎、根及根际土为实验材料,对其植物内生和根际土放线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根据不同培养基中所得放线菌菌落数量与种类,应用统计学方法,来选择出最适植物内生以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方法:对兰州百合鳞茎及根部表面消毒处理后,采用组织悬液法将原液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腐殖酸培养基、寡营养培养基、改良的高氏Ⅰ号等10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对根际土壤采用120℃预处理1 h,然后将处理后的根际土样作10-1、10-2、10-3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于添加抑菌剂的SCA培养基、HVA培养基、葡萄糖—天冬氨酸琼脂培养基等7种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23℃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0 d,统计每个培养基上放线菌菌落数量及种类.结果:不同培养基分离兰州百合植物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其数量和种类有很大差异.其中,最适于百合鳞茎、根部内生及根际土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分别为IMA-2琼脂培养基(共109株)、腐殖酸培养基(共662株)和改良高氏Ⅰ号培养基(共112株).  相似文献   
105.
为深入挖掘川楝药材中的微生物资源,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川楝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运用PCR-DGGE技术对重庆万州、四川资阳、四川遂宁三个地区采集的川楝样品进行分析.DGGE图谱显示不同地区相同部位的样品以及相同地区的不同部位之间川楝内生放线菌都存在多样性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地域环境和自身代谢水平的不同.不同部位总体上呈现树皮的多样性最丰富,而果实的多样性最差.对DGGE条带进行回收测序,共获得24条序列,归于11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占25%,其余的川楝内生放线菌归于为芽球菌属(Blastococcus)、气微菌属(Aeromicrobium)、中村氏菌属(Nakamurella)、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红球菌属(Rhodococcus)、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利夫森氏菌属(Leifsonia)等稀有放线菌属,占总数的75%.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川楝各组织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存在差异,蕴藏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106.
<正>一、前言微生物凭借其物种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其产生代谢产物的新颖性等诸多优势,已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自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已经陆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大约有50000种天然产物,其中20000多种具有生物活性,17000多种具有抗肿瘤抗感染活性,100多种已成功开发成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抗癌及抗病毒药物。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研究对象重复的集中于陆生土壤环境微生物,从中发现的代谢产物多是已知化合物,从微生物中研制新药的难度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7.
戴勤娟 《科技资讯》2014,(3):224-224
马铃薯在我国的农业领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较为广阔的播种面积。从当前的种植情况来看,因为连作而导致的土传真菌根系病害对于作物的生产与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马铃薯种植土壤内微生物区系的失调。所以,对各种生长年限马铃薯连作土壤内的拮抗放线菌问题展开分析及探讨,并寻找出具有抵抗病害与促进生长功效的多功能放线菌,是马铃薯连作土传根系病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海南不同植被的土壤、对土样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及抑制剂的有无对稀有放线菌进行分离、筛选出57株稀有放线菌,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它们对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从不同植被土壤分离的稀有放线菌数量上看,耕作土>草句土>风沙土;土样不同的预处理后稀有放线菌的检出中,自然风干>化学处理>烘干处理:土壤共有8个菌株对指示菌有拮抗作用,其中3株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放线菌YIM48789的发酵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鉴定为1-O-乙酰基-甘露醇(1)、环(脯-丝)(2)、尿嘧啶核苷(3)、2’-脱氧尿嘧啶核苷(4)、腺嘌呤核苷(5)、胡萝卜甙(6).化合物1首次从天然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均首次从该放线菌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对分离自江西东乡野生稻根部的3株内生放线菌进行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FRo1、FRo2和FRo3分别鉴定为委内瑞拉链霉菌、娄彻氏链霉菌和肉质链霉菌.采用管碟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析菌株拮抗病原细菌与病原真菌的活性.结果表明:菌株FRo1发酵液对所有测试细菌均有抑制作用,显示较广谱抑细菌活性; 菌株FRo2显示出较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7种病原真菌的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直径为22.33 mm,对小麦赤霉、水稻纹枯病菌、车前草核盘菌及胶胞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0;、45;、58;和65;; 而菌株FRo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伤寒杆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除车前草核盘菌外对所测试的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活性,但抑制率均低于50;,这些菌株抑菌效果良好,显示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