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廖祖慧 《科技资讯》2008,(30):46-46
建筑屋面雨水系统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可靠性和造价以及社会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物雨水系统的选择原则,进而通过对比介绍了传统的重力式雨水系统和一种引进的技术虹吸式雨水排水系统,重点阐述两种雨水系统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2.
贾海锋 《广东科技》2008,(16):23-25
概述住宅排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列举住宅投入使用后常见的几个质量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3.
许建福 《工程与建设》2015,(1):51-52,55
通过对给水系统选择及给水方式确定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不同给水系统的优缺点;并从通气管设置、排水管材选择两方面论述了建筑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优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4.
随着煤矿的不断发展,定向钻机用水问题逐渐成为限制煤矿发展的一个因素。当煤矿用履带式全液压定向钻机打钻用水超过矿井地面污水站处理能力时,加上生产用排水量的大大增加,水质夹带大量煤泥,造成大巷水沟,井底水仓经常淤堵,增加了清理的频次和时间,从而限制了煤矿的发展。为了解决定向钻机打钻用水排水的问题,采用矿用全自动反冲洗清水过滤站的方法,配套水箱、排水泵、操控系统等,打钻污水循环再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并在煤矿井下了工业性试验。试验表明,该套工艺实现了水平定向钻进循环用水,降低了定向钻进成本,从而验证了定向钻机循环用水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5.
以渗流分析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对丰满大坝充坝段为降低下 游面冻融点位置所提出的增设排水系统的若干设计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增排水廊道,加密排水幕及优化排水孔的合理位置的设计方案均对降低出水点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但都不能达到使其淹入下游面以下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由最初的设计方案造成的,该结论对工程实施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水损害是导致公路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山岭区具有坡陡谷深的特点,水很容易在沟溪中汇集,造成路基及防护工程的水毁破坏。因此,如何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就是一个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山区公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27.
赵杰  张祥明 《科技信息》2010,(24):I0307-I0308
煤炭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部门,如何管理好煤炭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宜。矿井排水系统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采用科学的手段达到排水泵房无人值守,随时掌握水泵运行情况、日涌水量、流量、温度以及水灾、火灾的预先防范等实况资料。随着北宿煤矿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安全生产各个环节中的不断介入,引入泵房无人值守系统,实现了矿井对排水系统安全有效的管理,使矿井排水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步入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8.
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设计标准的规定,主要探讨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厨卫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管材选用及敷设。  相似文献   
29.
提出了目前城市建设和排水系统中对雨水以“排”为主是形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统筹的主张,对雨采取“渗、蓄、排”三者相结合的方针,为雨水向地下渗透提供通道,改善地下水位下降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