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通过《诗经》中“壶”、“瓠”、“匏”、“瓞”、“庐”的考析,确定了“匏”为今天的“葫芦”。并了解到“葫芦”这一植物在周时期的发展:周时“葫芦”已成为人们的蔬菜,有了两个变种,其主要生长地在今天的陕西、河南一带;同时可知周时期人们已经对葫芦进行了分类,但此时葫芦分属瓜类。并且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葫芦的特性。  相似文献   
22.
粉笔冒泡了     
金倩 《少儿科技》2014,(5):43-43
<正>实验像一支神奇的蜡烛,点燃我对科学的热情;实验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科学王国的大门;实验更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带给我启示。上课铃刚响,程老师拿着一个装有水的杯子走进了教室。咦,程老师今天拿的杯子不像是用来喝水的,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眼尖  相似文献   
23.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葫芦[6]脲、葫芦[7]脲分别与褪黑素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用溶剂等对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与葫芦[7]脲不发生作用,而与葫芦[5]脲和葫芦[6]脲发生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24.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室温下水溶液中,葫芦脲[7](CB[7])对邻苯二胺的包结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胺与葫芦脲[7]作用后发现,体系的荧光强度随着葫芦脲[7]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且荧光峰位有一定的红移.结果显示二者形成了1:1的包结配合物.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097-1.514μg·L-1,检出限为0.085μg·L-1.  相似文献   
25.
以黄连素(BER)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和黄连素在葫芦脲[7]中的包合竞争反应.发现葫芦脲[7]与黄连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成稳定的CB[7]-BER荧光探针体系,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分别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加到CB[7]-BER包合物体系中时,荧光强度呈现有规律的下降,且荧光猝灭值ΔF与阳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碱金属离子和葫芦脲[7]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发现对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与葫芦脲[7]形成配合物的平衡常数也依次增大、銨离子与葫芦脲[7]形成的平衡常数介于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  相似文献   
26.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和白屈菜红碱的包和作用.结果表明,葫芦[5]脲和白屈菜红碱可形成1∶ 1稳定的包合物,表观包合常数为1.23 × 104 M-1.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高灵敏度测定白屈菜红碱的荧光光谱法.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其线性范围为1.0 ng·mL-1~1400 ng·mL-1,检出限为0.28 ng·mL-1.该方法成功地用于尿液和血浆中白屈菜红碱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2.1%和101.6%,S.D低于2.0%.  相似文献   
27.
《青少年科学探索》2014,(3):F0002-F0002
当一个吹得鼓鼓的气球和一棍尖锐的长竹签相遇,会发生什么事呢?这还用说,气球肯定会“砰”地一声爆掉。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刘尧汉先生在《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中找出的“生龙活虎是中华民族各成员共同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民族自我意识”,是彝族祖灵葫芦里的龙女娲和虎伏羲的“合体”即”熔炉”陶冶出来的观点提出商榷,认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源于各民族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是单指在中华民族思想意识中属于好的、优秀的、精华成份。指出刘尧汉先生的观点是神造说和本能论学术思想理论观点的反映。  相似文献   
29.
新疆维吾尔族摔跤历史悠久,尤其是南疆的民间摔跤艺术表现形式多样,通过田野调查法,充分发掘及整理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维吾尔族葫芦人绊跤的历史及具体表演方式,积极培养维吾尔族葫芦人绊跤传承人,使传统的维吾尔族葫芦人绊跤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对进一步创新民间葫芦人摔跤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彝族葫芦笙舞是彝家人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文化。文章主要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葫芦笙舞文化对人的形成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并对有效保护和传承葫芦笙舞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