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8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任晓宇 《科技资讯》2011,(15):228-228
以自然水体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滴滴涕(DDT)在生物膜上的吸附等温线,并考察在不同温度和pH环境因素作用下生物膜对DDT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DDT在生物膜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温度和pH对吸附有一定影响,较低温度和较低pH值均能促进生物膜对DDT的吸附。  相似文献   
422.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2(5H)-吡咯酮及其衍生物,所得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2(5H)-吡咯酮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PA)体外生物被膜(bio-films,BF)的影响,可见BF被破坏,基质样物变稀疏,细菌群聚大为降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2(5H)-吡咯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群体感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423.
为深入了解自然水体生物膜中真菌结构和组成特征,本研究以松花江水体生物膜为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中的真菌ITS1基因进行了序列测试与分析,研究自然水体生物膜中真菌的多样性和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膜中真菌分属于8个门、20个纲、39个目、59个科和61个属。(2)真菌优势门为结合菌门,丰度约为43.23 ± 0.88 %,次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和聚合菌门,丰度分别约为13.70 ± 2.88 %和9.90 ± 2.83 %;优势属为蛙粪霉属,丰度为36.26 ± 9.07 %。  相似文献   
424.
组合MBBR反应器将移动床生物膜技术与传统缺氧/好氧工艺结合起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溶解氧和进水流量变化对模拟农村生活污水除碳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填充率为50%,HRT为19.2h,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溶解氧在4mg/l时,COD、氨氮和总氮均能取得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42%、93.83%和73.43%。并在溶解氧为4mg/l的条件下,模拟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规律进水,COD、氨氮和总氮均保持稳定的去除效果,表明其对水量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25.
为了解重金属和有机氯杀虫剂两类持久性有毒物质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上共吸附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对比研究了Cu、Pb、Cr和As四种重金属在浓度和环境p H变化条件下对生物膜吸附五氯酚(PCP)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重金属均对生物膜吸附PCP产生了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重金属浓度与PCP浓度比值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u对生物膜吸附PCP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在共存Cu与PCP浓度比值为4.0时,最多可使PCP吸附量减少达53.5%。结合Boehm滴定结果,可认为重金属对PCP吸附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重金属与PCP在生物膜上发生了竞争吸附。与中性条件相比,酸性条件下吸附体系中的重金属与生物膜的结合能力提高,其对生物膜吸附PCP的抑制作用增强,而碱性条件下的抑制作用则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426.
董刚  尚伟 《科技信息》2011,(8):I0108-I0108
牵引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特别是在骨缺损及种植高度不足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存在自身的缺点;生物工程化SIS生物膜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生物支架材料,本文就SIS生物膜复合富血小板血浆在牵引成骨中的作用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7.
为阐明底泥表面附着生物膜在内分泌干扰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对生物膜在底泥吸附乙炔雌二醇(EE2)、双酚A(BPA)和壬基酚(4-NP)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EE2和4-NP的有机物标准分配系数(koc)为101.78~103.02L/kg,经H_2O_2处理所得底泥中EE2的有机物标准分配系数(102.32L/kg)大于未经处理的底泥(102.19L/kg)。建立了两阶段吸附(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5),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吸附过程中,快速吸附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慢速吸附则决定了反应程度。底泥表面附着生物膜会阻碍污染物向底泥的传质行为,并且对底泥的吸附能力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8.
电化学方法估算Au/硫醇/卵磷脂双层膜的表观有效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u/硫醇/卵磷脂双层膜作为生物膜的模型体系,应用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该双层膜在不同浓度的K3Fe(CN)6/K4Fe(CN)6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硫醇/卵磷脂双层膜没有明显的“针孔”缺陷,电子转移通过电子隧道实现.测得硫醇/卵磷脂双层膜电化学表观有效厚度为16个CH2,低于硫醇分子及卵磷脂分子的链长总和,说明硫醇及卵磷脂分子有倒伏或塌陷  相似文献   
429.
三维生物膜电极技术凭借其低能耗、效果好、易控制、清洁性等优势应运而生,在污水处理领域颇具应用前景.分析了三维生物膜电极反应器(three-dimensional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3D-BER)技术特点、反应器结构和启动情况;综述了3D-BER在电极材料、处理对象、生物菌落等方面的最新...  相似文献   
430.
分别采用单独光催化氧化(P)、单独生物降解(B)、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同步耦合(P&B)三种方法对2,4,6-三氯酚(TCP)进行降解,光催化与生物耦合的方法(P&B)虽然能够提高TCP的降解速率,但不能使TCP得到矿化.通过添加苯酚,借助于次级利用除了可以进一步提高TCP的降解速率,还可以提高其矿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