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系统科学   105篇
丛书文集   106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综合类   304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将非牛顿流体的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幂律流体管内流动和换热充分发展时的对流换热控制方程组 ,并在恒热流和恒壁温边界条件下分别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两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 (Nu数 )的表达式。结果表明 ,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要大于对换热的影响 ;在恒热流边界条件下 ,幂律流体的温度在管内沿轴向呈线性分布 ;而在恒壁温条件下 ,其截面平均温度沿轴向呈指数规律变化。幂律流体的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与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有关 ,并且在两种边界条件下 ,均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2.
为了提高CO2热泵的传热性能,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量下,扭距为100 mm及无扭曲状态下的水平椭圆管管内超临界CO2冷却换热特性及二次流的变化规律,并针对竖直椭圆管引入局部换热系数和压降,研究了长短轴比b/a及扭距对扭曲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流量下扭曲椭圆管内浮升力明显大于椭圆管扭曲结构所产生的浮升力,对于低质量流量G<200 kg/(m2·s2)下的超临界CO2流体,椭圆管具有更大强度的浮升力所造成的二次流,强化传热更明显;对于高质量流量G>200 kg/(m2·s2)下的超临界CO2流体时,扭曲椭圆管具有更大强度自身结构所产生的周期性二次流来强化传热;管内的传热系数及压降随着扭曲程度及压扁程度的增大而增大。为扭曲椭圆管在CO2热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3.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强化层沿工件磨削方向分布不均匀以及磨削后工件表面产生变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磨削强化层均匀性改善方法.通过铜电极对工件导电加热,并在工件切入端安装304不锈钢垫片,通电后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利用304不锈钢的电阻率大,导热系数小的特性,在预加热条件下工件切入端形成局部高温,达到对工件切入端进行温度补偿的目的,从而提高切入端的磨削强化层深度,进而提高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实验中研究了预加热温度和304不锈钢厚度对磨削强化层分布和工件变形情况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力和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随着预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工件磨削切入端所加不锈钢垫片厚度的增加,磨削后工件变形减少,同时沿工件磨削方向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4.
通过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研究了正火处理对高Cr马氏体耐热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断裂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900~970℃正火后,晶粒尺寸十分细小,在10μm以下.1060~1200℃正火晶粒尺寸迅速增长,1060℃正火晶粒尺寸约为33μm.经过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室温和600℃高温拉伸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35MPa和380MPa,综合力学性能优良,而1060℃长时间正火对力学性能并无明显影响.1060℃×2h正火+760℃×3h回火热处理后得到破碎的晶粒细小回火马氏体组织,晶界上200~300nm M23C6和晶内5~50nm MX型弥散析出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进而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5.
针对边缘计算下车联网中时延约束型计算任务的卸载执行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任务调度方法。在多边缘服务器场景下,构建软件定义网络辅助的车联网任务卸载系统,给出车辆计算卸载的任务调度模型;根据任务调度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改进指针网络的调度方法,综合考虑任务调度和计算资源分配的复杂性,采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对指针网络进行训练;运用训练好的指针网络对车辆卸载任务进行调度。仿真结果表明:在边缘服务器计算资源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在处理时延约束型计算任务的数量方面优于其他方法,有效提高了车联网任务卸载系统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6.
针对学生能力培养过程具有复杂性、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提出利用大型学科竞赛平台提升学生能力的方案。结合大型学科竞赛具有实施周期长、综合性强以及内容复杂等特点,利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多种动机强化手段和多个迁移机会,使学生能够全程积极参与到竞赛过程中。民族高校可利用此类理想的训练平台提升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87.
目前就火力发电厂而言,燃料已占发电成本的70%,而承担电厂燃料供应保障的燃料管理部门,是协调供货商和各个发电公司之间的重要纽带,多做一步、多想一步,将使电厂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燃料结算工作是燃料资金链条上的最后一个环节,涉及资金数额较大,每笔结算款项均超过数亿元。通过分析,笔者从岗位要求、职能控制、管理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8.
目前针对缠绕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大多为了简化模型而省略了管层间的垫条,造成模拟结果偏离实际情况。通过CFD数值模拟,着重研究了缠绕管换热器中垫条的存在及不同的排布方式和数量对换热器壳侧的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垫条的存在不仅影响流体轴向流速,并且在径向截面上更易形成涡旋而加强流体扰动。在相同进口工况下,相比无垫条模型,垫条对齐排布时Nu下降了1.6%~2.5%,换热器单位长度压降ΔPl增加了14.5%~17.0%,强化传热性能指标FP减小了5.7%~5.9%;错开排布时Nu上升了17.0%~18.1%,ΔPl增加了38.4%~39.9%,FP增加了13.7%~15.4%。两种垫条排布方式中错开排布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强化壳侧的湍流,从而强化传热。当垫条数量多于12,依次为13、14、15时,对换热器壳侧的性能影响不大。所做研究为缠绕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缠绕管换热器的性能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9.
通过采用加热与制冷两套独立的板式换热器,利用低碳醇与蒸汽为系统内硅油介质进行制冷与加热,形成两套独立的硅油输送系统,分别输送制冷硅油与加热硅油。通过气动薄膜调节阀对硅油供应量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的工艺温度需求。  相似文献   
90.
采用Cu-Al合金薄板,使用包埋法内氧化法,制备Cu-Al2O3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内氧化时间的增加,内氧化层深逐渐增加,但时间延长增幅较小;固溶在铜基体中的Al内氧化时以γ-Al2O3的形式析出,Al2O3颗粒的粒径为2050 nm;Cu-Al的合金薄板内氧化后表面硬度显著提高,Al含量(质量分数)为0.5%时,可达158HV;从表面到心部显微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