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7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12.
13.
李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45-47
张爱玲擅长从两性关系、婚姻关系来发掘人性的本质,尤其擅长对女性性格弱点和命运悲剧的剖析。她塑造了许多心理变态的女性,展现了生存困境、物欲和金钱的追求、封建伦理道德的禁锢导致的女性扭曲、分裂、变态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陈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4)
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味是因为其"参差对照"写法形成的。在虚伪和真实之间并不是强烈的对比,而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样才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对《花凋》中的"参差对照"写法的具体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参差对照"的写法和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蕴。 相似文献
15.
16.
由《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中的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55-57
在张爱玲婚姻家庭题材的小说中,写尽了爱情的辛酸、无望与苍凉.<倾城之恋>集中代表了张爱玲的爱情观旧式不幸爱情的实质就是女性对男性的经济依附关系,女性经济的不自立、生存境遇的困窘,只能使爱情丧失、失败或死亡. 相似文献
17.
“马是比牛贵么?羊比狗有用。新的比旧的好看。”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小说中英语是这么教的。书中的主人公一直都不能用英语表达他的爱意。 相似文献
18.
蒲秋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隐喻不仅是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也是理想的文学分析材料,因为它本质上涉及到深层次的语言思考,。范畴化是对复杂的现象分类的过程。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经久不衰,但多从纯文学角度考察。本文从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隐喻和范畴化出发,考察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婚姻隐喻,对其作品进行整体动态分析,总结出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张爱玲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出发,探讨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其作品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导致其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一是人性弱点,二是人性欲望的扩张。 相似文献
20.
陈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4):91-96
作为张爱玲喜爱的一个作家,萧伯纳无疑对张爱玲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对此尚未专门研究。张爱玲欣赏和喜爱萧伯纳戏剧中理性的智慧、平明的态度与反讽的艺术,但她并不是机械照搬,无论在理性之思、平明态度,还是反讽艺术,都渗入了个人的体验感悟,并以敏慧的艺术感受进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