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8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河南科技》2007,(18):7
秦优8号 选育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 秦优8号为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为长江下游地区平均233.8天,黄淮地区平均243天.  相似文献   
22.
植物多倍性在作物育种中的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多倍性是高等植物细胞内染色体进化的一种显著特征,在多倍性植物的细胞内存在着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根据这类植物细胞内染色体组的起源,一般将其划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在同源多倍体细胞内所包含的染色体组是某一物种染色体组倍增的结果,而在异源多倍体细胞内所包含的染色体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的染色体组通过重组在一起之后再形成遗传上稳定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24.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常规标准测定了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形态特征,并与二倍体的红鲫和湘江野鲤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如下:异源四倍体鲫鲤的背鳍条Ⅲ,16~19;臀鳍条Ⅲ,5~7;侧线鳞30~34,侧线上鳞为5~7,侧线下鳞为5~8;鳃耙数32~35;下咽齿2行,1.4~4.1;脊椎骨31~33;口须2对;体长为体高的2.23~3.33倍,为头长的2.73~4.60倍;头长为吻长的2.67~4.01倍,为眼径的3.33~5.1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3~1.32倍.研究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鲤形态性状稳定,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四倍体鱼种群.  相似文献   
25.
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能量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其保持系水稻线粒体能量释放热谱和DSC曲线,探讨了它们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能量释放规律和特性。结果表明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在其能量释放过程中放热量较大,能垒较高且机制较为复杂,故其能量释放速率则较其可育系小。  相似文献   
26.
鹤顶兰大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鹤顶兰Phaius tankervilliae (Aiton)Bl.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的结果显示:鹤顶兰大孢子发生过程中,存在细胞质改组的现象.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早期呈长圆形,细胞核略偏合点端,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细胞器和小液泡,环状内质网中包裹着一些颗粒物和内含体;大孢子母细胞继续生长,先在珠孔端出现一个较大的液泡,液泡随后移向合点端,细胞核移至珠孔端,此时环状内质网消失;后期细胞质密度上升,环状内质网再次出现;当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分裂期时,环状内质网再次消失.  相似文献   
27.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鹏  牟秋焕  刘保申 《山东科学》2005,18(4):31-36,41
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植物线粒体DNA、线粒体RNA和线粒体蛋白质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同时对植物叶绿体及核质互作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赖草PMC细胞融合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报道了赖草(Leymus scaline)花粉母细胞(PMC)的细胞融合现象.结果表明,细胞融合主要发生在间期、终变期.间期发生细胞融合主要是细胞质转移,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遗传学效应.终变期细胞融合主要是染色体的迁移,其细胞遗传学效应主要是造成供体和受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从而产生了非整倍体配子.文章还对细胞融合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
小熊猫的胰呈“L”形,分为右叶和左叶.右叶,又称胰头,左叶又可分为胰体和胰尾两部分.胰小叶明显.胰管1条,与胆总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腺泡属浆液性腺泡,腺腔内有细胞质淡染的泡心细胞;胰岛染色浅淡,为大小不等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30.
对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培养0~2.0 d,叶绿体内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培养2.0~3.0 d,叶绿体淀粉粒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减少,细胞中细胞质大量增加,开始形成愈伤组织.以叶绿体及其淀粉粒的变化为依据,将培养的拟南芥叶柄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划分为前期(培养0~1.5 d)、中期(培养1.5~2.0 d)和后期(培养3.0 d左右)3个阶段;以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来界定植物细胞脱分化的过程,为进一步揭示植物细胞脱分化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