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7篇
系统科学   46篇
丛书文集   507篇
教育与普及   5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2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130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9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916篇
  2011年   1173篇
  2010年   1190篇
  2009年   1179篇
  2008年   1134篇
  2007年   984篇
  2006年   621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回顾了中国建筑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2.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幽默的课堂教学更是一种能使学生在会心微笑中获得美感享受,带给学生知识与理智的艺术。文章就地理学习中的五个难点的巧妙的处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3.
在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与后几十回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尽一致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造型上,还体现在人生追求,价值观念诸方面。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一座大型厂矿文化宫建筑设计实例,扼要论述了多功能厅堂的设计要点,结合我国目前多功能厅堂使用状况,提出以电声为主的设计原则和实施办法,以改善多功能厅堂的音质效果。  相似文献   
35.
文学语言是一种多重符号,它“一语双关”。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表层意义构成形象和图画,深层意义构成情感、思维或哲理。在文学作品中用来表现深层意义的艺术手法主要有:“不着一字”法、双关法、象征法、析字法。表层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深层意义则是流动的、变化的。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应透过字里行间去领略作者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作品所蕴合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36.
付扬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33-134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当前安全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7.
汉民族是农业民族,人们世世代代以农为业。农业以土地为本,作为心理的一种沉积,人民重视土地,安土重迁,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特殊公建的殡仪馆建筑,体现着对人的关怀:死者的安息,生者的哀思,所以较之物质功能,其精神功能更为重要。而且,各地的风土人情各有区别,这是殡仪馆建筑设计应该区别对待的。  相似文献   
38.
杨景胜 《科技资讯》2007,(28):243-244
作者从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出发,指出开展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对建筑经济学从学科性质、研究内容、ⅱ学科发展和学科联系等角度进行介绍论述.并阐述自己对于与建筑经济学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发展战略和房地产开发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9.
孙跃杰 《科技信息》2007,(32):144-145
本文以西安北院门历史街区中一普通民居为例,探讨构成历史风貌区的大量非文物性建筑遗产,在保护和更新方面面临的两难选择,提出应同时考虑历史地段风貌的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从而积极地将建筑遗产保护纳入到现代物质生活中,改善人居环境,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0.
蔡洁 《奇闻怪事》2007,(4):126-127
司马迁因写出不朽的名著《史记》而名垂千古。他为不少有为之士写了传记,而对他本人,却并没有做什么介绍,就是在《太史公自序》中,也只是说明他写《史记》的有关情况及缘由。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读他给朋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来读出他的品格,读出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