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正>序言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类自诞生的那 一天起,就在不断地追求、探索。为了健康,人们付 出巨大的代价,做出了牺牲,用无数生命和鲜血谱写 了"健康"二字。健康既是一种代价,更是一种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健康的要求是永无 止境的。健康也是不断积累、不断投入的结果。它既 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更是一种艰苦的付出,在付出中 获得幸福,在享受中做出付出。  相似文献   
52.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53.
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包含有丰富的德性理论,德性论是其道德哲学研究的目的,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康德德性理论的核心问题包括:德性专属于人这种“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只有人才能够拥有德性;从德性与义务、内在自由、准则的关系中才能准确把握德性概念;德性是幸福的前提和条件,德性与“配享的幸福”的一致才是人类道德实践应当追求的目的。当代人们的道德实践应注重道德原则与品格担当的统一,反思个体幸福实践。  相似文献   
54.
幸福指数不仅反映经济发展、文化开放、政治规范与环境和谐的程度,也反映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一种主观感知.阐述了幸福指数的内涵及意义,归纳了影响科技人才幸福指数的因素.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的分析显示:示范区科技人才具有一定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培养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人才计划实施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较弱.结论表明,科技人才幸福指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就此提出提高科技人才幸福指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5.
56.
全球危机日益加剧,而幸福问题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因此,幸福学的创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将有助于人类在理性认识幸福实质的基础上获取幸福。就学科地位而言,幸福学具有终极意义,站在幸福学的立场,可以对各类学科进行甄别、审定,判明其存在的价值。幸福学的学科性质为:综合性、问题性、应用性、灵思性  相似文献   
57.
智慧的特征与性质问题是当代知识论与认知科学领域中的新近议题。二十世纪末,知识论学者将智慧作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关键因素重新提起。纵观智慧理论的历史,从中可抽象出对智慧的四大共识性要求,即美好的生活、反愚昧、反邪恶与稀缺性。当代德性知识论学者琳达·扎格泽博斯基在《心智的德性》中通过混合型智慧的角度诠释智慧,将其视为更高层次和中庸的德性,不仅体现了智慧理论的共识性要求,更呼吁对智慧研究范式进行转变。由于扎格泽博斯基对智慧的描述分散于不同著作中,因此聚焦于“智慧”,详细审视并重新构建德性智慧的观点,同时结合当前知识论对智慧的特征规定,提供一种纯粹德性理论视角下的智慧观。  相似文献   
58.
教学与教育科研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蒯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59.
叶雷 《科学之友》2010,(5):85-85
中国是诗的国度,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写诗,又写出了多少好诗呢?王小波说过,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该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可是,现在还有谁在读诗,还有多少人从内心里对诗心存敬意呢?对于诗歌,我一向是喜爱的,曾经有两个  相似文献   
60.
斯宾诺莎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最终目标是幸福,而哲学的宗旨则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幸福观是斯宾诺莎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斯宾诺莎更以追求全人类最高幸福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把理性主义贯穿于其幸福学说中,力图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理性主义幸福观。他关切的是怎样使得世人以上帝为楷模过纯正的生活,通过对上帝的理智的爱,臻于幸福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