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气候环境(温度、水、大气、光和热等因素)。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大气和人体之间直接进行的能量交换而对人体生理机能所产生的。观测方法观测地点。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观测,观测点有:童牛岭山坡,特点是受到人为干扰较少,有较  相似文献   
62.
基于ARM+STM32的农田小气候数据采集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田环境气候多变,使得实时采集农田气候要素信息成为难题.针对如何实时准确地采集农田气候要素信息的问题,应用嵌入式技术、传感器技术、电路电子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一套农田小气候数据采集器.采集器以ARM为主采集器控制核心,以STM32F103芯片为分采集器控制核心.采用高精度的模数转换芯片AD7793作为所有模拟信号的转换核心,保证气候要素采样的准确性.采集器具有GPRS无线传输功能和CF卡接口,能保证数据实时上传和长期存储.测试结果表明,采集器能够准确采集农田小气候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63.
利用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宿舍2005年的室内温湿度观测资料,对比西安市区2005年气象资料,用旬平均值和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05年4—7月学生宿舍室内温湿度的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讨论了考试期闻的温湿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舒适度评价;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室内温湿度预报方程,对考试期间的舒适度进行了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64.
对人工种植3年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芨芨草试验园区的防风固沙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芨芨草后对沙漠小气候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风速32.00%~85.77%,降低土壤温度10.07%~21.32%,提高空气湿度10.99%,从而缓解空气温度骤然变化.  相似文献   
65.
    
通过5年的群落野外调查,研究分析了重庆缙云山退化生态系统5个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小气候演替变化规律.在外部气候条件一致情况下,群落演替是群落内发光强度、气温、极温、湿度变化的主导因素;群落小气候明显表现群落演替进程的外部光强条件是:发光强度≥216600lx,气温<10℃或>20℃,大气相对湿度≤7325%;小气候指标均值在演替轴上的单向相对变化速率V及其均值V能有效地指示群落气候恢复速度;系统V值:光衰减率953%↑,气温524%↓(对外界升温时刻),极温振幅252%↓,湿度振幅183%↑;小气候指标对群落恢复演替的敏感性:极温振幅>湿度振幅>光衰减率>气温.  相似文献   
66.
深浅水体不同气候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建立两个精细的大气-水体-土壤模式和大气-土壤模式来研究水体深度的变化对水体的气候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深度降到某个值后,水体的气候效应会相反;在一般情况下,这个临界深度约为0.5米。接着分析了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和机制。最后试验了这种差异与水体混浊度及陆面的湿度和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桐粮间作人工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近20年来有关桐粮间作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笔认为:(1)泡桐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是一种较好的林农间作树种;(2)间作泡桐能改善农田小气候,但遮光对间作农作物会造成不利影响;(3)桐粮间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且能增加泡桐材积,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针对桐粮间作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在桐粮间作生态系统产量变化机制、系统内树冠对光截留的时空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8.
超级小麦高产与群体小气候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表明超级小麦豫66消光系数可用Monteith的几何模式模拟,光分布仍符合Beer-Lambert定律,光合能力增强是豫66超高产的重要原因。灌浆期温度高于豫34群体,适宜指标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为了掌握山东省生态绿茶产地的小气候特征,选取山东省日照市某茶厂所属的生态茶园与普通茶园,对其小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茶园相比,生态茶园在夏季、秋季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别降低124.19,58.60W/m^2;地表温度分别降低2.78,2.40℃;气温降低1.3,1.0℃;1.5m高处的空气相对湿度在四个季节比普通茶园分别高出1.86,6.44,7.71,5.70个百分点;风速分别降低0.39,0.27,0.20,0.12m/s。由此表明:生态茶园系统具有缓温降热、提高空气湿度、降低风速等有利于茶树生长的小气候条件,从根本上改善茶树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的生态高产提供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70.
提高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既可以满足人民可居、可游、可赏的需要,又可以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净化空气、缓解热岛效应等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