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81.
中国南沙群岛滨珊瑚δ~(18)O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温和气温计重建了南沙群岛永暑礁海区近50年和季分辨率的温度变化,将南沙群岛永暑礁器测的气候资料延长了40年.发现珊瑚δ(18)O与气温之间存在气温升高1℃,δ(18)O降低0.24%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2.
使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第1~3阶段中共61个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首先定量评估了它们对于当代中国年平均、夏季和冬季降水气候态的模拟能力,而后根据择优选取的26和16个气候模式分别对全新世中期和末次冰盛期中国季风区面积、季风降水以及季风降水强度变化进行了集中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参考时期,全新世中期中国季风区面积、季风降水及其强度分别在26,26和22个模式中模拟增加,平均增幅依次为10.7%,18.7%和7.3%,这主要是源于轨道强迫所导致的夏季经向温度梯度的减小以及夏季东亚与临近海域间热力对比的增大,海洋反馈的作用相对有限;上述模拟结果与季风区内的地质记录基本相符.在末次冰盛期,中国季风区面积和季风降水在15个模式中减小、季风降水强度在所有16个模式中减小,平均减幅依次为7.7%,25.1%和14.3%,夏季经向温度梯度的增加以及纬向和经向陆地和海洋间热力对比的减小是其内在动力学机制,海洋反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上模拟结果与季风区内较为有限的地质记录是定性一致的.  相似文献   
83.
对中国1000-1900AD期间战争发生频率序列进行周期分析发现:战争发生的次数具有非常显著的约263年、98年、72年以及较为显著的57年和43年的周期,其中263年的显著周期对应着朝代的更替.而战争发生频率产生显著周期的原因应与气候变化有关.将战争发生频率序列同季风边缘区季风降水强度指标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些干旱期,战争发生频率增加,干旱可能是战争爆发的重要引发因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气候因素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因素对战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4.
为明确闽台两地基本风速的合理取值,以台北市某气象站1961-2015年的实测风速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两岸现行建筑结构抗风标准,分别选用年最大风速法和台风风速法取样,采用极值I型分布模型,对不同气候模式下的基本风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的风速观测数据,根据台湾建筑抗风标准TB2015获得的极值风速略小于现行建筑抗风标准GB50009获得的极值风速(福建),而基本风速正好相反,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均很小;台风气候模式下的极值风速/基本风速预测值要大于混合气候模式下的对应值,且与实测极值/基本风速最为接近,误差均小于0.5%;对于受台风影响严重的海峡两岸地区,建议采用以台风风速法取样的台风气候模式下的基本风速.  相似文献   
85.
重建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维宏  朱亚芬  汤帅奇 《科学通报》2011,56(25):2075-2082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951~2008 年160 站月平均降水量和美国NCEP 再分析月平均风和湿度资料, 建立了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干湿分布型与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的关系. 利用王绍武建立的公元950 年以来的我国东部历史时期6 种夏季干湿分布型, 重建了过去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序列. 高(低)指数指示东亚夏季风气流偏强(弱), 推进位置偏北(南), 对应北方(南方)降水偏多的分布型. 东亚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具有60~70 年的周期性年代际变化. 过去千年中, 我国北方出现过连续10 年的区域湿润期和连续10 年以上的区域干旱期. 当前东亚夏季风干湿分布型指数正处于年代际的低谷时期, 对应着我国南方降水偏多,北方降水偏少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6.
说明了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最根本因素;大气环流是主要因素;青藏高原影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近百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明显加速.而降水量变化则相对比较复杂,20世纪初至80年代,降水量在波动中缓慢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西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降水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西部向暖干方向发展,而东部则向暖湿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表现出以退缩和物质亏损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20世纪30~60年代处于后退,60~80年代初期则处于稳定或减速后退状态。80年代中期以来又转入后退.白水1号冰川区和海螺沟冰川区50年来累积物质亏损分别达18000 mm和11000 mm水当量.冰川表面形态也表现出显著变化,贡嘎山海螺沟流域和玉龙雪山漾弓江流域径流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径流增加明显且主要是冰雪融水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A 16.8 m firn core of middle Himalayas was recovered on the col of Dasuopu glacier in August 2006, being 7000 m above sea level. A total of 317 samples were measured for stable oxygen isotope ratios (6180) and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Na+, NH+, K+, Mg2+, Ca2+, Cl-, SO4^2-, and NO3^-. The firn core dating and seasonal partitioning were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marked seasonal variations along the stable oxygen isotopes and crustal species (Ca2+, Mg2+) profiles. The multi-parameters and high-resolution glaciochemical data set of Dasuopu firn core recorded the detaile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 cipitation in high-elevation region, middle Himalayas, since 1991 A.D., which mainly originated from the crust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while the sea-salt contribution was minor.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was dominated by the seasonal alternation of the prevalent air mas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situa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gim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variance in annual ionic fluxes can be explained by a linear dependence on snow accumulation rate.  相似文献   
89.
最近800ka黄土高原季风变迁的稳定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林本海  刘荣谟 《科学通报》1992,37(18):1691-1693
  相似文献   
90.
基于黔北石膏洞两支石笋(SG1 和SG2)的12 个高精度230Th 年龄(误差为±2.5~55 a)和479 个氧同位素数据, 建立了全新世9.9 ka BP (相对1950 AD) 至今较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交汇区季风降水序列. 石膏洞δ18O 记录表明: 9.9~6.6 ka BP, 季风降水处于降水丰沛的湿润期; 6.6~1.6 ka BP, 该时段为降水逐渐减弱时期; 1.6 ka BP 至今石笋δ18O 最为偏正, 季风降水整体处于较弱期, 其长期演变趋势整体追随30°N 夏季太阳辐射能量变化曲线. 利用时序分析方法, 对石膏洞与已发表的高分辨率石笋δ18O 记录分析发现, 石笋所揭示的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在不同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印度季风区的阿曼为7.2~7.4 kaBP, 东亚季风下的华中地区为5.6~5.8 ka BP, 而地处于两季风交汇处的西南一带则介于其中约为6.6~7.0 ka BP. 我们认为供应东亚季风水汽来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变化, 是可能造成亚洲不同地区全新世适宜期结束时间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