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论述了安徽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主要表现特征—区域分布不均、季节变化明显和年际变化大;并对造成本省降水量不均匀性的原因,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3.
Meiyu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ince 1736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Yu Xue Fen Cun" records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of Meiyu at the period of 1736-1911. These results, along with the instrumental meteorological records,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eries of length and precipitation of Meiyu during 1736-2000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iyu are analyzed since 1736. Moreover, the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locations of rainband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 Meiyu and the Index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dates and the length of Meiyu have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Apart from 7-8 years, 20-30 years and 40 years cycles for the lengths of Meiyu, the centennial oscillation is also presented. The length of Meiyu, monsoon rainband movement over eastern China, and the strength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have a very good correlation, which can be expressed in the following: during the periods of 1736-1770, 1821-1870 and 1921-1970, the EASM was stronger, and the monsoon rainband was located in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easily, corresponding to the decreased length of Meiyu. Whereas during the periods of 1771-1820, 1871-1920 and 1971-2000, the EASM was weaker and monsoon rainband usually stopped a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or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ed length of Meiyu.  相似文献   
114.
科学触角     
青年女科学家奖走过5年路在世界范围内,科研领域的性别比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系列数据表明,在我国科技界,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职位越高,女性人数越少,其现状呈明显的剪刀效应。已走过  相似文献   
115.
2007年海气热通量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2007年季风爆发前后南海海气热通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探讨海气热通量对南海地区季风爆发以及相应变量场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RegCM3对南海降水、地面气温、500hPa位势高度场以及850hPa风场模拟整体偏弱,但是对各变量场的空间分布形势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潜热、感热通量的变化对季风的爆发以及相应的变量场有重要影响,当去除潜热、感热通量后,南海低层基本受较强偏东风控制,500hPa位势高度有所偏高,副高偏西偏强,季风爆发严重偏晚,不利于南海地区水汽辐合抬升,使得降水大幅减少,大片海域甚至无降水出现;当潜热、感热加倍后,南海低层120°E以西基本受偏西风控制,风速明显加大,同时500hPa位势高度明显偏低,副高偏东偏弱,季风爆发偏早,有利于水汽在南海地区辐合,造成降水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16.
柳杉树轮δ^13C与气候要素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气候为非限制性因子地区的柳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比δ^13C进行气候响应分析。用排除法消除大气二氧化碳中δ^13C的变化对柳杉树轮δ^13C变化的影响后,建立残差年序列RE,并结合西天目山气象站的气象记录,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结果表明:西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的高频振荡与11、12月最高气温的平均值,1、2、3月降水总和以及6、7月降水总和显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对该区的影响大小,可见气候非限制性因子地区树轮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年序列同样可以作为气候变化指针。  相似文献   
117.
在龙门山前缘地区的上三叠统卡尼阶为海相沉积,整体以下部浅灰色、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障积灰岩向上部的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的岩性、颜色突变为显著特征.在安县雎水、绵竹汉旺一带,在卡尼阶碳酸盐沉积的上部,多见海绵生物灰岩,在地表形成带状分布的海绵点礁(丘)群.通过对雎水地区海绵生物礁和江油马鞍塘、广元上寺、绵竹汉旺等剖面对应层位的野外实地调查和显微薄片分析,认为龙门山前缘的卡尼阶海绵等生物,生长在古地形复杂、水体能量低的较深水区域,海绵礁被卡尼期晚期沉积的黑灰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所覆盖,二者界限明显,这套深色岩石在全区分布稳定;在上覆的泥质粉砂岩中见植物茎干及植物叶片化石.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阿尔卑斯等地研究资料,认为雎水等地的海绵死亡反映了卡尼期洪水事件,与构造运动有关的陆源物质的大量供给和巨型季风气候对卡尼期海绵礁(丘)的死亡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8.
蒋岷 《科学大观园》2010,(22):32-32
在风帆时代,风就是海上旅行的推动力。风向哪边吹决定着你能否到达想去的地方。好在海上的风也不是胡刮乱吹,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都有一种风向随着季节变换的风——季风,可谓是古代航海者的最佳伴旅。它要是没来,海船就得在港里望眼欲穿地等着,而只要季风乍起,就可以"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似文献   
119.
阳坤 《大自然》2010,(2):15-17
地球南北半球20°~30°的纬度带是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在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等地区形成了干旱少雨的气候类型。然而,处于相同纬度带的中国东部区域却是另外一番气候景象,充沛的降水使这里成为适宜人类居住的“鱼米之乡”。这主要归功于强大的亚洲季风。  相似文献   
120.
主控本海域泥沙运动和海床冲淤演变的水动力是水体中具有强周期性的潮汐运动和弱周期性的长江径流之耦合.潮汐运动主要由源潮波即半日潮波和日潮波叠加而成,因浅海非线性效应而衍生的浅水潮波也有相当贡献,从而形成具有以半日潮周期为主,且伴有日不等现象的水体流动.基本沿陆岸呈南北向传播的潮波,经长江口门在本海域顺势折向,入横沙浅滩南北的北槽和北港水槽,基本转成东西向的流动.本海域滩槽相间,且处在口门和滨坡交接段,复杂地势制约着潮流运动形式:顺河槽和沿横沙浅滩东侧分别为东西和南北主流向的往复流;而其间的海域基本呈南向流强于北向流的旋转流.正由于这种形式的旋转流存在,造成口外滨坡海床的冲刷以及挖入式港池的深水航道段会有较强的横流出现.长江径流顺河槽下泄东流,出口门后浮置于海外盐水之上,随不同季节,或东南或东北向汇入大海,由此往往造成上下水层流向不一致的垂向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