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116篇
丛书文集   508篇
教育与普及   1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7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疗效食品新原料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营养保健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之一.对治疗、预防疾病有效的食品称疗效食品.它以动植物为原料,具有保健作用,能补充人体营养物质的缺乏,增强人们的机能状态,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调整人体的功能紊乱.现介绍疗效食品几种新原料的开发及应用.1.核黄素核黄素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直接参与碳水化合物、糖和蛋白质的代谢作用,参与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吸收,是构成生物营养呼吸并存在于细胞中的黄素酶的主要成份,有预防毛发脱落、角膜和结膜炎、皮脂溢出性皮炎等功效.核黄素是以饼粕(米糠饼、豆渣、棉仁饼)为原料,将依利蒙菌接种在杀菌后的原料上,经培养,烘干、粉碎后即为核黄素产品,可作为强化食品、运动饮料、面包等的辅助原料.2.大豆肽大豆肽是大豆蛋白质的酶分解物,含有氨基酸和多种肽分子混合物,既是重要的蛋白质营养源,又是重要的疗效食品原料.有治疗肥胖、减少体内脂肪、增强肌肉体力等功能.可作为蛋白质强化食品、营养输液、运动饮料及降低胆固醇等的辅助原料.3 麦芽糖醇人摄入葡萄糖和蔗糖后,会迅速被吸收,使血糖值上升,促进胰岛素分泌.摄入麦芽糖醇则不会使血糖值上升,对胰岛素分泌无刺激性,因此可作为糖尿病和肝脏病患者食用的甜味剂.由于麦  相似文献   
892.
将含有35s启动子-Gus基因-ipt基因-Nos基因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做为供体.以大豆萌动种胚为受体,用菌液浸染法转化大豆品种黑农36.对转化植株及对照植株苗期在发芽率、株高、叶子、致瘤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有明显差异.转化植株生长状况明显弱于对照植株.植株矮小、叶子畸形生长,根致瘤率低.间接验证了外源DNA的导入.说明苗期形态学分析可做为转基因植株早期筛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3.
从10种不同基因型大豆(齐农26、齐农28、齐农33、齐农41、合丰50、合丰51、合丰55、黑河43、黑河45、农庆29)根际土壤及根内筛选具有促生能力的菌株共56株.其中,14株具有结瘤能力,2株具有固氮能力,44株具解磷能力,43株具溶磷能力,24株具IAA产生能力.由此可见,多株菌株同时具有多项促生能力.分别从中挑选3株综合促生能力较好的菌株QN15,N12,H16进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施加以上菌原液及稀释液均能显著提高植株株高、茎粗、根瘤数、结荚数、植株地上部分鲜质量及干质量.其中,与施加LB对照组相比,施加QN15原液、QN15稀释液、N12原液、N12稀释液、H16原液、H16稀释液分别提高植株地上生物量18%,29%,2%,26%,31%,2%.这些结果将为促生菌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4.
我国2种多年生野生大豆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大豆属Glycine亚属2种多年生野生大豆进行了细胞染色体观察,结果表明:多年生野生在豆-G.tomentella(短绒野大豆、多毛豆)和G.tabacina(烟豆)的染色体均较小,着丝粒很难分辨,染色体间的形态差异不显著;自不同产地的2种多年生野生大豆的染色体组成均为2n=80,无明显变异,与我国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的染色体数(2n=40)相比,二者呈整倍关系。  相似文献   
895.
攀西地区耐寒棕榈植物的引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攀西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多种棕榈科植物,本研究通过引种驯化和耐寒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筛选出适宜攀西地区应用和发展的耐寒棕榈品种26个,不适宜发展的棕榈品种5个,从而为攀西地区耐寒棕榈植物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96.
杨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2个杨树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调查了形态性状。杨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特征与形态表现基本一致。杂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同时表现出父母双亲的谱带,验证了杂种核遗传物质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事实。来自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杂种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说明过氧化物同工酶体现了细胞质遗传,也就是母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897.
以大豆(029-289,浙春2号)为实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用不同量的酸、铝(T1:0 mmol·L-1 Al+pH 3;T2:0 mmol·L-1 Al+pH 4;T3:0 mmol·L-1 Al+pH 5;T4:0.5 mmol·L-1 Al+pH 5;T5:1 mmol·L-1Al+pH 5;T6:1 mmol·L-1 Al+pH 3)处理24,,61,2和24 h后,测定大豆幼苗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显示:随着酸、铝处理时间的增加,大豆根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POD和CAT的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酸、铝处理6 h时达到最大值,24 h时达到最小值.在无铝影响下,随着pH的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SOD,POD和CAT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pH 5条件下,随着铝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T4处理下出现最大值;POD和CAT的活性随铝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在T6处理下,大豆根系SOD,POD和CAT的活性达到各酸、铝处理的最小值,说明该处理对大豆根系的伤害最大.  相似文献   
898.
小麦新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1997-199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春水组10个品种(系)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描术客量化评估,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参试品种(系)的优劣,笔认为,与等权关联度排序相比,加权关联度排序的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品种产量等钦个性状的实际表现;构造参考品种和赋予不同性状以不同权重是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99.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固氮调节基因nifA对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fredii)HN01lux的结瘤固氮效率有促进作用.首先构建一个带有Kp nifA的重组质粒pXD1,使nifA在卡那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启动子控制下呈组成型表达.当质粒pXD1转移至大豆根瘤菌RfHN01lux后,获得带Kp nifA的大豆根瘤菌,其结瘤固氮效率与原始出发菌相比有明显提高,感染大豆幼苗后,大豆生物量的增加,如植株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及大豆产量均优于原始出发菌.  相似文献   
900.
文自翔  赵团结  丁艳来  盖钧镒 《科学通报》2009,54(21):3301-3310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演化是大豆生物学和农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 本研究选用60对细胞核SSR标记(nuSSR)和11对叶绿体SSR (cpSSR)标记, 在检测由393份地方品种和196份野生材料组成的全国代表性样本的细胞核、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的基础上, 分析了栽培、野生地理生态群体间的遗传演化关系. 结果表明: (ⅰ) 野生群体核、质遗传多样性都明显大于栽培群体, 核、质等位变异数分别为1067:980和57:44个; 栽培大豆980个核等位变异中有377个(38.5%)为驯化后新生等位变异, 44个质等位变异中出现了7个(15.9%)新生等位变异. (ⅱ) 栽培生态类群中, 以南方3个地理生态类群(中南、华南、西南)遗传多样性较高; 野生生态类群中以长江中下游野生类群遗传多样性较高. (ⅲ) 从分子方差分析、遗传聚类与地理类群间关联分析及群体特有等位变异三方面证实我国栽培、野生大豆地理生态分化有其遗传分化的基础. (ⅳ) 以材料为单位的聚类结果表明与栽培大豆近缘的野生材料大多来自长江中下游及西南-中南野生地理类群; 进一步分析地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并作UPGMA聚类, 发现各栽培地理类群与长江中下游野生大豆群体的遗传距离一致, 小于与包括本区在内的其他野生群体的距离, 结合该区野生群体特有的cpDNA等位变异NTCP10-117在所有栽培生态类群中都有分布的现象, 推论在南方野生群体中的长江中下游野生祖先可能是栽培大豆共同的野生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