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99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2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前基因治疗研究遇到的普遍问题是转染效率低下及目的基因蛋白在活体表达水平较低,其中解决目的基因表达较低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基因载体的改造。1990年,Jallat等人在转基因小鼠研究中发现:hFIX cDNA的表达量低,而其余一系列带有完整内含子Ⅰ或中间缺失4.8kb的内含子Ⅰ的转基因小鼠,其表达都和完整的Ⅸ因子表达相仿。这提示Ⅸ因子内含子Ⅰ顺序对其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995年,Kurachi等人用含内含子Ⅰ片断的表达质粒转化HepG2细胞,发现瞬间表达要比cDNA高出7倍,其凝血活性和细胞内mRNA水平也有相应数量的提高。本实验室也进行了hFIX intron Ⅰ的研究工作,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GlNaCi′IX,但对病毒上清进行RT-PCR检测,发现intron Ⅰ常被不同程度剪切。本文以SNMBAAIXm为蓝本,构建了反向表达载体GlNaPAi′IXBAM,其中Ⅸ因子转录方向与LTR转录方向相反,以期避免病毒包装中将intron Ⅰ剪切掉,使intron Ⅰ结构能够正确引入到靶细胞中,从而提高Ⅸ因子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2.
外源性p53基因对人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梅  吕有勇 《科学通报》1996,41(9):825-828
p53基因在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p53基因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增殖周期阻断在G1期以进行DNA修复,或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清除受损细胞,若p53基因缺失或突变,损伤后的细胞便会发生恶性增殖而形成肿瘤.约50%的人类肿瘤均有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其中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频率达50%~70%以上.基于这一原理,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我国是胃癌高发区,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均位居前列.因此,阐明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变异规律,探索胃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成为肿瘤研究的当务之急.研究表明胃癌中有较高频率p53基因缺失及突变,认为p53基因异常与胃癌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本项研究即是采用p53基因体外转染有缺陷的人胃癌细胞系,得到生长及致瘤性均有部分抑制的细胞,以探索采用p53基因治疗胃癌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1.1 细胞培养及p53基因鉴定细胞:人胃癌BGC823细胞为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建立,培养在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染色体G带分析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显示有1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Northern杂交分析也表明该细胞有p53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2 DNA转染通过脂质体介导将构建有野生型p53基因、突变型p53基因及无p5  相似文献   
13.
凝血因子IX的检测是血友病B基因治疗研究中的重要工作,在实验室原有基础上,发现和完善了凝血因子IX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检测系统,为基因治疗血友病B提供了更为直观可靠的依据。首先,建立了以鼠抗人FIX单克隆抗体A-7为一抗的检测活性FIX蛋白量的ELISA法,为检测活性FIX提供了快速简便的方法。其次,实现了用Western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液上清中FIX,确证了体外培养的转有人FIXcDNA细  相似文献   
14.
RNA干扰技术及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i是双链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笔者主要介绍了RNAi技术的原理和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宣称已经发现了人脑中控制爱情的区域。这个发现将用来检验爱情的真假。组织这项研究的安德鲁斯·巴特尔斯教授指出,当参加试验的人看着配偶的照片时,他们大脑中的某两个区域有剧  相似文献   
16.
转录靶向性KDR启动子调控双自杀基因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肺癌细胞株中克隆KDR基因的启动子(kinasedomainreceptorpromotor,KDRp),构建KDR基因启动子调控的双自杀基因(CDglyTK)真核表达质粒pcDNA3-KDRp-CdglyTK,将其导入ECV304、L9981和NL9980细胞,建立相应的转基因细胞系,并应用不同的前药处理。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KDR启动子调控的双自杀基因在KDR高表达人肺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靶向表达,而在KDR不表达的正常细胞或正常血管内皮细胞中未检测到双自杀基因表达;联合应用5-FC和GCV处理,对转双自杀基因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单独应用5-FC或GCV,且二者显示了良好的药物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凯伦  杨辉 《科学通报》2020,65(11):973-990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古菌抵抗外源DNA或RNA入侵的免疫系统,细菌和古菌通过crRNA和Cas蛋白识别靶标DNA或RNA,并切割这些外源入侵核酸.目前, CRISPR/Cas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多种Cas蛋白的发现扩宽了CRISPR/Cas编辑基因的范围.如Cas9和Cas12可在基因组上靶向插入或删除DNA序列; Cas13和RCas9可靶向切割RNA.另外,多种Cas衍生工具的开发让CRISPR/Cas系统发挥更多的功能.如基因编辑方面,通过base editor可进行DNA单碱基编辑,通过prime editor可进行DNA单碱基编辑和小片段插入缺失;如基因表达调控方面,通过CRISPRa和CRISPRi可以激活或抑制基因RNA表达.同时, CRISPR/Cas系统还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遗传筛选、基因检测、活体成像、细胞谱系示踪等多个领域.随着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的不断开发,将不断促进科学研究进展,并有望通过CRISPR/Cas介导的基因治疗为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索了VSV-G假型反转录病毒invivo途径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可行性.采用新型包装细胞系293-GPG制备了VSV-G/G1NaBAⅨ假型病毒,该病毒的最高滴度可达8.5×108CFU·mL-1,与传统的反转录病毒相比具有更高抗补体灭活效应(P<0.001),并初步证实了新生鼠血清补体对VSV-G假病毒的灭活作用明显弱于成年鼠血清补体(P<0.01).不同剂量的病毒上清液经腹腔注入新生血友病B鼠后,各治疗组小鼠血浆均可持续检测到hFⅨ抗原,最高峰值为(72.5±6.1)ng·mL-1,表达持续超过120d.治疗后小鼠的凝血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以大剂量治疗组的改善最为明显,凝血活性提高至(3.4±1.5)%,APTT时间缩短至(43.6±7.2)s.hFⅨ的表达水平和凝血功能的改善程度与所用病毒的剂量呈正相关.治疗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hFⅨ抗体,未发生任何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和生殖细胞的基因转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SV-G假型反转录病毒开展新生血友病B小鼠invivo基因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脑外科手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细心处理的。若再与试验性的基因疗法结合 ,复杂性就更令人震惊。然而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以期发现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新方法。塔斯吉恩斯基领导的科研小组在 4月中旬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 :他们已经把一簇经基因改造的组织移植到一名 60岁罹患早老性痴呆症妇女的大脑深层。这次历时 1 1小时完成的手术 ,是首次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其主要目的是支援位于前脑下部的称为类胆碱功能细胞的神经元。这些脑细胞在人们推理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它…  相似文献   
20.
从最近几个月的研究趋势看,基因治疗领域似乎正在走出困境,一条光明的坦途已初现端倪.随着基因疗法成功的报道不断涌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人类基因疗法计划主任、美国基因和细胞疗法学会创始人之一的马克·凯(Hark Kay,下图)认为:"目前在基因疗法领域内出现的一些现象是非常喜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