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2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6篇 |
教育与普及 | 44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4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抗肿瘤因子内皮抑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克隆抗肿瘤因子内皮抑素基因并表达内皮抑素蛋白,从人胎盘组织中分离总RNA,用RT-PCR法扩增出570bp的DNA片段,并成功地克隆到pUC18质粒载体中,经序列测定证实为内皮抑素基因,用Xpress本外表达了内皮抑素蛋白并纯化成功。 相似文献
152.
采用PCR技术,扩增大鼠CuZn-SOD cDNA,双酶切后与表达载体pBV220连接,构建出表达质粒pBV-RCS,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金属离子和42℃诱导,pBV-RCS得到高表达,经SDS-PAGE及薄层扫描测定表达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49%,是目前国内外SOD高表达菌株之一^[1,2],表达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内,经超声波破壁后,再经透析复性和稀释复性,表达蛋白具有特异性SOD酶活性(1298U/mL)。α 相似文献
153.
甘蓝型油菜BnFAD8基因编码序列的克隆和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对拟南芥等同源基因,克隆了甘蓝型油菜FAD8基因中的保守序列.以得到的FAD8(Fatty Acid Desaturase 8)保守序列片段为信息探针,在GenBank的EST数据库中检索高度同源的EST,并通过人工拼接及RTPCR得到油菜该基因的全长为1299 bp的cDNA序列,命名为BnFAD8.序列分析结果中发现该基因符合质体定位的ω3脂肪酸脱饱和酶序列特征.通过比较22 ℃和8 ℃处理的甘蓝型油菜的BnFAD8基因表达谱,发现该基因在常温下仅存在痕量表达;而在低温条件下在叶中表达出现 相似文献
154.
使用RACE技术,从麻疯树叶片中克隆了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P5CS)基因,命名为JcP5CS. JcP5CS的cDNA全长2675 bp,包含一个2148 bp的开放阅读框,一个117 bp的5’-非翻译区以及一个410 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编码716个氨基酸多肽链,分子量为77.54 kD,预测等电点为6.11.通过与其它物种的P5CS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其他高等植物的P5CS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包含谷氨酸激酶和谷氨酸-γ-半醛脱氢酶两个结构域以及ATP及NAD (P 相似文献
155.
在植物和细菌中,Ⅲ型聚酮合酶能够产生种类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在药用植物内生放线菌A0012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了一个已知的Ⅲ型聚酮类化合物germicidin.对A00122菌株建立了基因组文库,根据已知的同源基因Sco7221设计引物作为探针对文库进行PCR筛选,并通过Southern杂交的方法从阳性克隆5-3-10中定位了包含germi-cidin基因的片段,经测序得到长度为1 185 bp的完整合成基因.该基因的获得为深入研究Ⅲ型聚酮合酶的底物选择性,通过定向改造的方法获得非天然Ⅲ型聚酮类化合物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体细胞对生产转基因克隆胚胎效率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质粒pEGFP-N1转染到五指山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经过G418筛选后均获得了阳性细胞株。然后分别以两种类型转基因细胞以及未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不同类型供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结果胎儿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细胞克隆胚的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8.3%vs.7.1%);转基因胎儿成纤维细胞(9.6%)和转基因骨髓间充质细胞(9.9%)克隆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P>0.05,9.6%vs.9.9%);每一种类型供体细胞转基因与否对克隆胚的囊胚发育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小型猪骨髓间充质细胞与胎儿成纤维细胞均可有效地生产转基因囊胚。 相似文献
157.
158.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Toc33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新鲜嫩叶为材料提取总DNA,并以其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Toc33基因的编码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扩增诸葛菜叶 本外膜蛋白转运器构件蛋白基因Toc33,得到两条扩增带,将这两条带分别割胶回收,与T载体连接转化E.coli,筛选重组子并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到的这两个片段分别长1475bp,1573bp,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达到88%,这两个片段与拟南芥Toc33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命名为OvToc33-1,OvToc33-2。参考拟介Toc33外显子和氨基酸序列,分别确定了所克隆的两信诸葛菜Toc33基因片段的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得到了诸葛菜Toc33基因的全编码区序列,并推导了其氨基酸序列,这两个DNA序列与拟南芥Toc33基因编码区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1.8%和92.4%,说明这一蛋白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159.
GUOWangzhen SUNJing ZHANGTianzhe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3,48(8):709-717
Cotton fiber is one of known natural resources comprising the highest purity cellulos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orld wid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spinning speed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level, the demand of improving cotton fiber qualities is gett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So, making clear the developmental model of fiber cell and elucidating systematicall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and regulation will produce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full use of cotton gene resources, raise cotton yield and improve fiber quality, and even develop man-made fiber. In the paper, the status of the gene cloning and the molecular breeding to improve cotton fiber quality were reviewed,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gene cloning related with cotton fiber quality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proposal and prospect on fiber quality improvement were made. Using national resources available and through the creative exploration in corresponding research, some international leading patents in genes or markers linked with cotton fiber development having Chinese own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ould be licensed quickly. And they can be used to improve cotton fiber quality in cotton breed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0.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对毕赤酵母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方法通过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电激等方法,构建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结果从葡萄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 1 200 bp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BS-T栽体;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PIC3.5K/RS;目的基因成功整合进毕赤酵母GS115基因组中。测序及PCR鉴定证明,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建立成功。结论所得方法无需高质量的RNA,从而降低了试验条件,达到了快速简便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