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嘉陵江中游西充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证当前大力发展西充县域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县域旅游产业具有妪位优势和发展良机。强调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一并纳入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无规划,并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
水分和热量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本文利用嘉陵江中游地区降水,气温,水面蒸发和地表径流等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水热状况,以揭示该地区水热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3.
鹿角场-李子坝构造嘉陵江组地层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根据地质、测井、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分析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孔隙、裂缝-孔隙型。储层基质孔隙小、渗透率低,裂缝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根据裂缝介质中地震波传播原理,利用二维分形算法对嘉陵江组嘉二2、嘉二1~嘉一裂缝发育进行了平面分布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测井解释结果符合程度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参考资料,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4.
嘉陵江日报》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该报在1949年停刊前,特别是全面抗战前的十年刊载大量现代科学文章和新闻,是当时嘉陵江三峡地区传播现代科学的重要媒介。该报不仅注重传播现代科学知识,还注重向民众传授科学方法,培养民众科学精神。所刊现代科学文章丰富多样,与当时嘉陵江三峡地区的资源开发、农业改良、工业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反映了该地区的实际社会需求,上层领导者对下层民众的意识输出和转变下层民众思想意识的尝试。该报对现代科学的传播成为该地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55.
从古至今,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通过对历史文 献及地方史志的整理分析,运用小波分析法,对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等级、 周期性、成因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记载的明清时期嘉陵江上游地质灾害共246次,其中 59.35%为小型灾害,24.80%为中型灾害,15.85%为大型灾害;总体有3个较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 分别是3~9 a、10~23 a和25~32 a,其中在10~23 a的准3次震荡最为显著;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明显 不均匀,甘肃省内发生的频率最高,这与嘉陵江上游在甘肃省内的面积最大有关。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嘉陵江上》这首优美的爱国主义艺术歌曲的分析,阐述了《嘉》曲的创作过程和历史意义,以及在演唱时应如何进行处理的技巧。  相似文献   
57.
神奇九寨沟     
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中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海拔2000—4300米。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尖盘、盘亚、菏叶、故洼、彭布、黑角寨、树正、则查洼等)而得名九寨沟。  相似文献   
58.
嘉陵江中游是1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分析其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把握其变动规律,认识其现状特征,确定其合理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助于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9.
采用历史文献法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引用历史洪水资料和实测洪水资料,分析了公元773年以来嘉陵江下游洪水的概况、洪水时间分布规律及洪水叠加组合规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1870年以来嘉陵江下游已确认的较大洪水共有11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1870年、1903年、1981年的洪水;2)嘉陵江下游洪水具有明显的时间分布特征,主要发生在6~9月;3)嘉陵江下游洪水主要受涪江、嘉陵江和渠江三江的影响,三江洪水的叠加对嘉陵江下游洪灾的形成影响重大。嘉陵江下游经济发达,城镇和人口密集,加强该区域洪水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嘉陵江下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By combining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oil profile at field and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analysis in laboratory, a study on the hyd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six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and the dynamics of water content after rain was conducted in Wanchanggou, Guangyuan City to find out the vegetation types with effective water-conservation functions in order to serve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ow hill heavy rain area upper the Jialing Riv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e mixed Alnus crernastogyne and Cupressua Leyland forest (AcCl) were best. But in the depth of 0-20 cm. The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e abandoned cropland (Fm)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AcCl. The soil bulk densitie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layers of 0-20 cm and 20-40 cm in all the six vegetation types except that in the Robinia pseudoacacia shrub forest (RpII), and the changes of the maximum and the ca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 between layers were significant only in the Fm and in the AcCl. Of these stands, the AcCl had the shortest water-absorbing period and the strongest moisture changes in the upper layer (0-15 cm). In the same stand, the deeper the soil layer, the slighter the soil moisture varied, and the longer the soil moisture accumulating process la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