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尚絅曾有十年官宦生涯,有出色的从政才能。由于朝政颓败,辞官归里读书隐居长达十九年。他和"前七子"领袖人物交往过从,同样反对"台阁体"诗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在文学观点上反对刻意模仿古人,力倡变革创造精神。他是个关心社会民生民瘼的诗人,写出大量的政治诗、山水诗和反映农民普遍破产、农村纷纷凋蔽的农村生活的诗。他的诗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明代诗史上一支清潋的溪流。  相似文献   
992.
南宋乾道元年(1165)王十朋知夔州,勤政爱民,兴利除弊,深受民众爱戴。在夔期间作诗315首,表现了他对夔州的深厚情感,讴歌了夔州的山川人文,反映了他治理夔州的一系列德政;表达了对诸葛亮、杜甫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仰慕之情,以及通过歌咏夔州"十贤"以建构本土诗教文化体系的愿景。王十朋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夔州诗的内涵,还充分调动地方行政资源,弘扬夔州诗传统,巩固夔州诗城地位,并将其官方意识形态化。可以说,夔州诗城的基础是由杜甫奠定的,而夔州诗城的传统文化建构和维护,王十朋则无愧第一功。  相似文献   
993.
《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是《诗经》中两篇有代表性的弃妇诗。经济地位的改变、礼法制度的束缚和男子的喜新厌旧是弃妇诗产生的社会根源。弃妇形象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勤劳、善良、温柔、恪守妇道的贤妻,不同点在于《邶风.谷风》中人物顺从软弱,《卫风.氓》中的人物则开始觉醒,逐渐走向自强自立。对比衬托,形象栩栩如生;叙事为主,间以抒情和议论;借景抒情,善用比兴手法;诗风纯朴,色调哀婉动人等构成了弃妇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94.
唐宋诗之计算机辅助深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北大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唐宋诗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该系统以全唐诗(481万字)和宋代部分名家诗(160万字)组成的语料库为基础,运用计算语言学方法对唐宋诗进行分析研究,提取了唐宋诗中的词汇,计5万余条目。在对诗文进行词语切分的基础上,建立了词汇的共现关系、对仗关系以及词汇的作者分布特征信息。系统除了提供面向诗文内容的全文检索功能外,还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词汇的统计分析和诗句相似性检索等功能,实现了对全唐诗的自动注音。  相似文献   
995.
春夏秋冬的气候的变化,引起文人各自不同的反应。不同意象的选择受到作家情感、人生境遇的制约,也受到审美情感的和平与强烈所影响。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清和时,所选择的意象相对来说较温馨,而当诗人的审美情感比较强烈时,所选择的意象往往力度较强。杜甫的春秋咏时诗通过不同的意象,体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感情。  相似文献   
996.
茶马古道文化如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一样,它是和而不同的。清代咏藏诗证明:北、中、南茶马古道文化丛是涵化了的唐、蜀和藏文化丛。循文化地理学阐释,形成三种文化丛的缘由大致可归纳为民族类聚、区域方位、主地标、区域政治文化主阵地四大因子。清代咏藏诗的纪行游踪特征与茶马古道文化线性特征趋于一致,说明两者之间渊源颇深,这为着力打造“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提供了除地理学、考古学等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种视角,即文学路径。底蕴丰厚的清代咏藏诗,无疑会令茶马古道陡增几分书香气息,为茶马古道文化赋予诗书气质。  相似文献   
997.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善于炼字琢句,他努力挣脱常规语法的羁绊,多方面地探索近体诗,尤其是律诗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为“诗家语”的形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词省略是其律诗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拟从省略的形式,特点及表达功能等方面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998.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英国诗歌和中国诗歌中描写爱人离别的千古绝唱, 同是赠别诗, 但读来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拟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两首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差异等角度对这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99.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极力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是自然,即诗人以自己的情兴为依据,而随着情兴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同时又提出了诗歌创作过程中要经过苦思,并且这种过程要至难至险。皎然提出的观点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皎然认为诗人创作过程中要苦思,达到的结果是诗歌审美的自然,形成苦思和自然的统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人创作要苦思;不同读者鉴赏要自然,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链条,达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00.
卢珊 《科技信息》2010,(35):J0383-J0384
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中国古代史上呈现出缺席的状态。封建社会进入"男人时代"以后,男性文化占了统治地位,君权、父权、夫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至高无上的权利。封建社会的女性永远不能摆脱悲剧的命运,最低限度只能用文学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怨愤。本文从宫怨文学中透视女性的生命形态,就男女两性所作的宫怨诗来探讨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