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8篇 |
教育与普及 | 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3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掌握高含水油水混合液的黏度特性,对于高含水原油-水体系的管道输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搅拌测黏法测定并研究了剪切率、含水率、温度、单一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组合界面活性物质含量对高含水油水混合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液表观黏度随剪切率的增大、含水率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呈现出剪切稀释性,而且该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混合液表观黏度随沥青质、胶质、蜡、机械杂质等单一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并没有显著规律性,而随组合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混合液表观黏度并不依赖于某一种界面活性物质,而是与原油中典型界面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密切相关,受各种界面活性物质协同作用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高含水油水混合液黏度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8%。 相似文献
72.
对目前广泛运用的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研究水驱特征曲线在矿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该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提出计算水驱地质储量的新方法.根据中国3个油田共7个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资料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预测的油藏最终采收率结果偏大,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结果有误;利用修正后的方法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更接近于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 相似文献
73.
汽轮机润滑油带水会造成油的破乳化度超标,不能满足机组润滑要求,严重时会危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探讨了余热汽轮机回油含水的处理办法及预防措施,对解决余热汽轮机回油含水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4.
对石灰-下蜀黄土、粉煤灰-下蜀黄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掺灰比、含水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选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掺灰比、含水质量分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发现掺灰比和含水质量分数对下蜀黄土的防渗性能均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下蜀黄土防渗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案,认为高含水质量分数低掺灰比的组合有利于防渗. 相似文献
75.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注入水无效循环不断增加是油田开发的必然趋势。特别是进入高含水期后,注入水无效循环已经成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准确判断注入水无效循环出现的时机,可为及时制定相关治理措施、为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提供必要的前提。选取油水黏度比μo/μw、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Kh/Kv、油层厚度h、注采井距L、生产压差ΔP、油层韵律性、相对渗透率等因素,利用八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讨论以上各个因素对无效水循环出现时机的影响程度。在对试验结果进行直接分析和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各种因素对注入水无效循环产生的影响作用的主次顺序和影响程度。最后,对试验结果回归出了相应的公式,依此可对油田是否出现无效水循环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76.
摘要:渤海A油田是典型的边底水合采的稠油油藏,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 笼统注水后表现出注水井各层段吸水不均匀,注入水单层、单向突进问题比较严重,生产井的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加快的特点,为进一步挖潜油田剩余油,全面掌握各单砂体的水淹状况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油田小层平面水淹图的研究是将注水井的注入水劈分到对应的油井上,然而,对这种边底水能量较强的天然水水侵量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笔者将等值渗流阻力法应用到边底水水侵量的计算中,摸索出一套定量分析边底水稠油油藏单砂体水淹规律研究的方法,并将其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动态对比,相对误差较小,为海上同类油田水淹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7.
针对辽河油田超稠油的管道输送问题,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合理的含水超稠油流变特性物理评价模型。在模拟实际生产条件下,利用所建物理模型对辽河油田杜229生产区块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温度、含水率、流量对超稠油流变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温度和含水率条件下含水超稠油的流变特征。结果表明,含水超稠油的流变模式呈假塑性流体特征。温度和含水率对含水超稠油的流动特性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视粘度下降。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存在一个使粘度发生反转的临界值,临界含水率在50%左右。随流量增加,含水超稠油的表观粘度呈降低趋势,同时流量影响管径选择和输送距离等管输参数。该研究结果为实现超稠油集输和管网合理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对油田常用的原油含水分析仪测试系统提出一些补偿措施,研制出一种补偿式电容法原油含水分析仪。其原理是采用软硬件共同补偿,用直接电容法设计出新型电容传感器,用具有转换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线性度好等特点的信号转换接口电路构成前向通道;采用积累平均模式和分段回归软件处理方法,简便有效地实现了流态补偿和温度补偿。从而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80.
为研究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动态损伤特性,制备干燥、半饱和、饱和3种不同含水状态的砂岩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以4种不同的低入射能对岩石进行损伤冲击试验.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对岩石试样进行孔隙扫描,获取岩石孔隙的T2谱曲线、孔隙度以及孔隙成像等数据.通过试验发现:(1)冲击能量的增加导致岩石的平均应变率和强度的增大;(2)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受到冲击后,孔隙度与孔隙度变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与冲击前相比,岩石的T2谱曲线有明显右移趋势,同时出现谱峰增加的现象,而且冲击能量越大,孔隙谱峰增加越明显;(4)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孔隙数量和尺寸有明显的增加,展现出岩石内部孔隙扩展和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