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0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当前西方各国纷纷制定关键矿产保障供应安全战略,钨锡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关键矿产,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资源,但近年来找矿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收集整理我国钨锡矿床己有数据和文献资料,对我国钨锡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地质成矿规律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指出燕山期是我国钨锡成矿最重要的时期,我国原生钨锡矿床有5种主要类型:斑岩型(W+Sn)、云英岩型(W+Sn)、矽卡岩型(W+Sn)、石英脉型(W为主)和锡石硫化物型(Sn); 3种次要类型:蚀变花岗岩型(Sn+W)、热液角砾岩型(W)和低温热液脉型(W).钨锡成岩成矿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十分重要;复式岩体与钨锡矿床的产出关系也十分密切;含钨锡花岗岩的高度分异演化对成矿至关重要.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流体不混溶作用及流体沸腾、多端元-多组分-多来源流体混合和水岩反应是钨锡矿石沉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2.
温汉捷  朱传威  杜胜江  范裕  罗重光 《科学通报》2020,65(33):3688-3699
稀散金属对高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由于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存在较高供应风险,近年来成为主要工业国关注和争夺的资源.稀散金属"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其成矿难度很大,成矿富集需要特殊的成矿条件及控制因素.相对于其他矿种,对稀散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极大地制约了稀散矿产资源的理论认识和找矿突破.本研究以全球的稀散金属资源储量和分布规律为背景,对镓、锗、铊、镉4种稀散金属在中国的分布、主要矿床类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赋存状态及其主要富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显示,中国的镓资源主要均伴生于各类矿床中,包括铝土矿型伴生镓矿床、铅锌矿型伴生镓矿床和煤型伴生镓矿床;锗资源则主要来自"煤型"含锗矿床和"铅锌型"含锗矿床,其中前者可形成独立锗矿床;真正具有工业意义的铊矿床类型包括低温热液型铊矿床和块状硫化物型含铊矿床,两者均可形成独立铊矿床;镉则主要来自铅锌矿床,而低温矿床(如MVT铅锌矿床)中具有最高的镉含量.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总结,以期揭示稀散金属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提高稀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水平和预测精度,立足国内增强战略性矿...  相似文献   
103.
王汝成  车旭东  邬斌  谢磊 《科学通报》2020,(33):3763-3777
铌、钽、锆、铪是重要的关键金属,铌与钽、锆与铪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我国铌钽矿床与铝质花岗岩(过铝和准铝)、花岗伟晶岩、碱性-过碱性花岗岩和碳酸岩有关,在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古亚洲洋构造域以及扬子板块和华北克拉通边缘,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5个地质时期:中-新元古代、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和新生代.据对我国近50个已查明储量的铌钽矿床(点)统计,我国铌资源储量(以Nb2O5计)约为267万t(不包括白云鄂博Fe-Nb-REE矿床的铌储量),钽资源储量(以Ta2O5计)约为17万t,但对外依存度均接近或超过90%.由于锆铪与铌钽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我国主要的内生锆铪矿床在空间上常与铌钽矿床共伴生,时间上主要成矿于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与碱性-过碱性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和铝质花岗岩有关.但我国可供开采的锆铪资源主要来源于第四纪外生矿床,包括滨海沉积型、河流冲积型和风化壳与残坡积型三类;锆储量(以ZrO2计)约50万t.鉴于我国铌钽锆铪资源禀赋,一方面需要加...  相似文献   
104.
王焰  钟宏  曹勇华  魏博  陈晨 《科学通报》2020,65(33):3825-3838
我国赋含铂族元素(platinum-group elements, PGE)、钴(Co)和铬(Cr)资源的主要矿床类型普遍与镁铁-超镁铁质岩有关,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提供了几乎全部的PGE储量和约一半的Co储量,蛇绿岩中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是Cr的主要来源.我国一直未发现与层状岩体有关的大型铂族元素和层状铬铁矿矿床,也缺乏全球Co储量占比很高的沉积层控型铜钴矿和红土型镍钴矿,唯一的大型铬铁矿矿床赋存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本文介绍了我国目前已发现的PGE、Co和Cr主要矿床类型及其分布,并总结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矿床在成矿元素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微-纳米尺度下PGE的赋存状态研究、镁铁-超镁铁质岩及相关矿床中Co的迁移富集机制、赋存状态及资源潜力、以及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中Cr迁移-富集机制的精细刻画等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杨吕帅 《甘肃科技》2020,(17):27-28+21
黑帽顶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北山造山带南带,即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深大断裂(缝合带)以南,安山-旧寺墩深大断裂以北的花牛山岛弧、石板井-大奇山弧和双鹰山地块,空间位置位于牛圈子-洗肠井多金属成矿带的弧后盆地。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火山-沉积建造发育,成矿条件良好,在成矿区划上属于我国西北重要的AuCu-Fe-Pb-Zn-W-Sn-V-U-P成矿带,同时也属于北山地区铜金多金属矿的重要成矿区带。其成矿与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通过研究本区大地构造背景、成矿地质特征等的研究,初步分析了黑帽顶金矿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06.
九条沟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东段,中、南秦岭接合部位的中秦岭陆缘盆地,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舒家坝组。区内已发现Ⅰ、Ⅱ号2条金矿带,均赋存于泥盆系舒家坝组一段(Ds1)地层中,分别受近东西向构造F3、F5控制。金矿化严格受糜棱岩化韧性剪切带内的蚀变岩石及石英脉控制,产状与糜棱岩化带基本一致。矿体形态简单,多呈层状、脉状产出,同时也存在膨胀收缩、分枝复合现象。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金矿物主要为显微自然金,形态以微细粒状最多,赋存依次为黄铁矿、白云石、石英的包体金,其次为黄铁矿与石英、石英与绢云母粒间金,以及黄铁矿裂隙金。含金石英(细)脉及脉旁(间)含金蚀变岩石共同构成金矿体,属细脉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7.
吴登录 《甘肃科技》2020,(22):31-34
文章对甘肃省猴家沟金矿中对矿石矿物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论述,猴家沟矿石结构构造简单,以黄铁矿与黄铜矿为主要载金矿物,自然金主要为粒间金、粒间金-裂隙金、包裹金为主,金矿物形态特征主要呈浑圆状和角粒状为主。矿体受特定的层位、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控制,以上特定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本区有利成矿条件,是本区金矿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8.
傅宗瑚 《甘肃科技》2020,(23):26-28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产铀区,花岗岩型铀矿分布广泛。本文主要根据前人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形成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以及其与成矿热液关系等研究,对印支期花岗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发现:印支期花岗岩受岩浆热液活动、大地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热液流体和U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等,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成矿作用,而是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富集成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吴元科 《甘肃科技》2009,25(14):18-22
中川岩体位于甘肃省礼县西北,属秦岭褶皱系的礼县一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中部,岩体是以印支期花岗岩为主体,与铀成矿关系较为密切。在中川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上,铀矿床(点)呈半环状展布,构成了中川铀矿田,其控矿因素多种多样;而成矿作用为一完整的成矿系列,由内生成矿作用到外生成矿作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0.
吴元科 《甘肃科技》2009,25(16):25-28
水洞金矿床位于关子镇一元家坪和舒家坝一太阳寺两条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及天子山和磨扇沟花岗岩体的加持区,金矿化严格受近EW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金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矿化特征的描述和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总结及成矿条件的分析,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具有金源、构造及热动力“三位一体”成矿有利条件,水洞沟矿区及其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