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丛书文集   49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不同球磨时间的NdFeBDyAlcu合金粉末,研究球磨时间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影响.随球磨时间的增加,XRD结果显示α—Fe主峰相的强度先减小后增加;SEM结果最示颗粒尺寸明显的变小;VSM结果显示合金粉末球磨5h时的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2.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 (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7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3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3.
对X60、X65和X70三种微合金高强钢(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用钢)水下及空气中焊接影响粗晶区(CGHAZ)中的沉淀物及其溶解、再析出、长大等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在水下焊接过程中富Ti粒子几乎不溶解而富V粒子较易溶解,水下焊接同空气中焊接相比CGHAZ中深沉物的溶解。再析出和长大等行为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4.
45.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亚稳合金粉末,压制成片状后分别在250℃、600℃进行了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低温电阻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表现为负的温度系数,且经250℃热处理的Fe50Cu50样品表现出比600℃热处理的样品更大的负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46.
本文主要论述基板员偏压与铜基体磁控溅射离子镀铝膜的关系。磁控溅射离子镀 铝膜不是简单的单质外接铝膜,而是铜和铝组成的合金膜。膜的相组成主要是由基板 负偏压所决定的。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每一种铜-铝合金相的出现都有一临界负偏压 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47.
Rh(001),(111)和(111)表面被Mo合金化的原子绪构已首次成功地用场离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表面合金化是采用在超高真空系统中气相沉积及随后淬火,低温扩散来实现。交换机制是可能的扩散机制。观察到的环状结构是Rh-Mo合金中Mo原子优先场蒸发造成的。  相似文献   
48.
本文用高能电子束对碳钢表面进行了不同粉末、不同预置方法的合金化处理,在组织性能分析基础上,得出了小型轧辊表面合金化的合适工艺,试验结果已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9.
50.
利用XAFS技术研究Fe60 Si40 二元合金体系中Fe原子周围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的变化 .结果表明 ,球磨过程中 ,首先发生晶态α Fe和Si的晶格较大的畸变和颗粒破碎 ,致使Fe和Si原子近邻配位的无序度增大 ,进而Si原子通过活化的界面向Fe晶格扩散 ,形成亚稳的Fe3 Si和Fe5 Si3 替位固溶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