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利用职业生涯高原理论、职业倦怠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定性探询企业中层管理人才离职的心理动因和保留策略。结果表明,职业生涯高原期产生的自我成就感下降、职业倦怠期导致的织承诺降低、人力资本模糊性引发的组织公平感缺失是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产生离职倾向的三大心理诱因。不仅如此,自我成就感下降和组织公平感缺失,还可以进一步加重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倦怠期及织承诺降低。三种心理动因“叠加”,对中层管理人才离职具有强烈的驱动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拓宽中层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承认其人力资本成分,满足其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增强其组织承诺、组织认同感、组织归属感和依赖感,使其“不愿意离职”、“不能意离职”。同时,增加中层管理人才的离职成本,使其“不敢离职”。  相似文献   
72.
冯涧 《科技信息》2009,(20):I0331-I033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热潮。重大的并购案例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并购越来越广泛地被企业采用的今天,正确认识企业并购显得越来越很重要。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必须先经过客观的分析评估,并采取适合自身企业的科学方法做好并购整合计划,才能有效实现并购目标。  相似文献   
73.
潜意识审美感受是一种"有味无痕,性存体匿"的心理状态,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具有复杂、丰富、玄妙、深邃等特点。在审美过程中以美学、哲学、美术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人类潜意识心理审美感受的状态、内容、动因及由文化传承、个人素养、基因遗传等客观条件造成的潜意识综合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74.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对全球的经济、环境、科技等都有重大影响,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已不能适应跨国公司的发展。本文通过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其在跨国经营中的应用,分析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从而针对分析结果有的放矢,进一步加强动因的发展,达到促进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姜辉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30-130
在语言学习中有些人认为内部动因优于外部动因,相对于外部动因来讲内部动因更加成功和有效,外部动因比内部动因更低等。外部动因是次要的,可以被忽略的,甚至是有害的,需要被摈弃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外部动因起到的是激发、诱导的作用,是必不可少,而不是处于次要的和低级的地位。而且只有在外部动因激发了内部动因之后学习者才能真正学好语言。  相似文献   
76.
描述广州话与普通话、香港话间进行中的语词接触,着重探讨其接触机制,试图提供一个进行中的语言接触的经验个案,并建立一个可验证的经验的理论模型,以丰富现行的语词接触理论。  相似文献   
77.
"自"是中古时期最常用的副词词尾之一。在上古汉语中"自"最常用的用法是作己称代词,还可以作介词和副词。我们认为副词词尾的"自"是由其己称代词的用法发展而来的。"自"最初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回指主语或表示动作行为由主语发出,随着语言的发展,"自"与主语之间的距离扩大,"自"的回指、强调功能减弱、消失,"自"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受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自"依附于其前的副词性成分,降格为仅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词尾。在类推作用下,"自"的构词功能进一步增强,呈现出类化趋势,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78.
宿红 《科技信息》2010,(23):I0204-I0205
词汇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和发展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本文拟从词汇语义变化和发展的类型,动因,及隐喻认知这一重要变化方式进行论述。掌握词汇语义变化的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79.
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过程中 ,由于其际遇的特殊性 ,导致其心理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很强的自卑感 ,而这种自卑感及蒲松龄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 ,是其创作《聊斋志异》的最重要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80.
王佳 《科技咨询导报》2011,(34):183-183
从研究何等、何、云何三个高频疑问代词多义性的形成与结构分析入手,分析了各语义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兼类关系,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上述三个高频疑问代词语义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