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1篇 |
教育与普及 | 2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无菌培养条件下有机碳含量对玉米切根上刺线虫生活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蔗糖浓度下培养的玉米(ZeamaysL.)切根上,观察了玉米次生根根尖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刺线虫(Belonolaimuslongicaudatus)生活史的影响.结果表明刺线虫完成生活史所需的最短时间似乎没有明显受到不同有机碳含量水平的影响.碳水化合物缺乏时,明显降低刺线虫的存活率和成虫的比率.在实验结束时,碳水化合物浓度在12g/L以上的线虫在36~39d的时间内完成生活史,线虫存活率几乎要比在4g/L处理下的高出2~3倍.同时,碳水化合物充足条件下的刺线虫性分化的J4,成熟前期和成虫数量要比在最低处理浓度下的高出3倍.在碳水化合物8g/L之下时,未见雌虫产卵.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根组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处于低水平时,刺线虫发育速率较慢、线虫存活率低和成虫所占的比例也低.基于观察到的上述结果,推测植物根尖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限制刺线虫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82.
用工业废渣配制软土固化剂技术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水化能生成胶凝性水化物、膨胀性水化物或碱性物质的工业废渣作为固化剂组分,按照固化土结构模型调整固化土中工业废渣配比,对比工业废渣固化土与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考察用工业废渣配制软土固化剂的技术优势.试验结果表明:与水泥相比,用工业废渣作为固化剂组分可提高固化土碱度,生成膨胀性水化物,调整固化土中胶凝性水化物与膨胀性水化物生成速率,并且工业废渣固化土抗压强度显著高于水泥固化土.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青刺胶囊对荷S180瘤细胞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180瘤细胞悬液接种小鼠皮下造实体肉瘤为模型,分别以环磷酰胺片组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为阴性对照组,青刺胶囊以高、中、低3种剂量为受试药物组,每组ig给药,1次/日,连续给药10天。结果:青刺胶囊显著抑制S180荷瘤小鼠瘤体积的增长速度,使荷瘤小鼠的一般生活状况明显提高,抑瘤率可达到65.2%,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提高荷瘤鼠血清中溶血素水平(P0.05);提高二硝基氯苯所致的迟发超敏反应强度(P0.05)。结论:通过实验证明,青刺胶囊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能显著提高荷瘤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为青刺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86.
拟黑多刺蚁对H22荷瘤鼠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动物肿瘤模型,采用对比实验法,探讨拟黑多刺蚁对H22荷瘤鼠的抑瘤作用.结果表明:拟黑多刺蚁具有抑制H22肿瘤细胞的作用,并增强荷瘤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7.
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维量分析以估测滇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林具有较高的净生产量,比42年生中龄林高253.1g/m~2·a.幼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259.5g/m~2·a,其中树占31.47%,枝占20.85%,叶占20.42%,根占25.91%,草食动物的叶采食量占1.35%.中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006.4g/m~2·a,其中树干占36.01%,林占21.63%,叶占19.03%,根占21.53%,叶被采食量占1.80%. 相似文献
88.
89.
1985年从四川珙县分离到的茶刺蛾病原物,经感染试验,组织病理研究,包涵体及病毒粒子超微结构研究,核酸类型鉴别等,定名该病原物为茶刺蛾颗粒体病毒.另对该病毒核酸作了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热变性试验,测得该病毒核酸为双链DNA分子,分子量为64.11×10~6d,93.87kb,Tm值为67.3℃,(G+C)含量为32.7%,包涵体蛋白的氨基酸组分中Asp、Glu和Arg含量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4.12%,His,Cys和Met含量很少。该病毒对茶刺蛾幼虫有很强的感染力,氨基酸在生物防治上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本实验分离、鉴定和扩增了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sNPV。初步的生测实验表明: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1×10~4PIB/m L、1×10~3PIB/m L感染扁刺蛾幼虫后2 d内扁刺蛾幼虫出现了死亡;扁刺蛾幼虫死亡率随着感染剂量增加而相应提高,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 3个浓度感染扁刺蛾幼虫后8-9 d内,扁刺蛾幼虫死亡率都达到了100%; 1×10~7PIB/m L、1×10~6PIB/m L、1×10~5PIB/m L 3个浓度的的半至死时间都为4 d左右、1×10~4PIB/m L、1×10~3PIB/m L、1×10~2PIB/m L、1×10~1PIB/m L的4个浓度的半至死时间分别为6 d、7 d、8 d和8 d,表明此毒株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