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税 《科技智囊》2020,(7):38-42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既带来了新的社会福利,也带来的新的社会风险。刑法当具有前瞻性,及时调整《刑法》规范以应对新的刑事风险,但也应当具有保守性,以谨慎的态度应对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特别是强人工智能,其研发的合理性本身值得商榷。人工智能的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也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所以出于法律稳定性和社会伦理的考量,不宜赋予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在行为人利用人工智能的故意犯罪中,应当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考虑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在人工智能过失犯罪和人工智能失控造成的犯罪中,应当根据行业义务严格设定研发者和使用者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22.
化学类课程已成为我国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对人才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化学类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得到更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与公安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3.
24.
作为恢复性司法形式的刑事和解制度,对传统的刑事理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其兴起的司法潮流中,恢复性正义、矫正正义等理念起到理论根基的作用。并且,现代民权刑法理念的发展,为限制国家刑罚权力而保护和促进刑事被害人的市民权利提供了坚实的理念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和合"的理念与保守的"刑权为上"的观念并存,应就其中符合现代司法理念的合理内涵加以重构和更新,使之适合刑事和解制度。和谐社会目标和理念,也能够为刑事和解的中国之路奠定理论之基石。  相似文献   
25.
道家思想是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本文探讨道家思想与西方现代刑事法治理念的贯通。对老子思想中的柔与刑法谦抑精神,《易经》中的阴阳之道与两极化刑事政策思想,以及《道德经》中和与俭的观念与西方恢复性司法理念之间的契合展开研究,并将上述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的现实影响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6.
论述了刑事司法令状主义的含义及其在完善刑事裁判权功能、保护人权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在我国刑事庭审程序中引入真正的司法令状主义以扩充刑事裁判权功能的重要意义,并对在我国构建司法令状主义的具体方式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侦辩交易是不同于诉辨交易的一种形态,在国内外侦查实践中均存在,如我国的坦白从宽,美国的刑事免责以及污点证人制度。侦辩交易的主体虽然是侦查机关和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但侦查机关主要是通过向公诉机关和审判机关提出建议来践行交易。  相似文献   
28.
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与刑事赃物追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准确把握《物权法》及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关于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立法精神,解决物权法善意取得制度与刑事赃物追缴的刑民交叉和冲突问题,就必须结合国外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以及相关案例全面追溯、梳理我国对于刑事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有关立法实践及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9.
很多中国学者鼓吹沉默权,但对于沉默权的危害未引起足够警惕:违反宪法,破坏其伦理内核;引起思想道德混乱,加剧信仰危机;堵塞诉讼信息源流,削弱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这导致人们对沉默权高估其利,低估其弊。不与“如实回答”义务相协调的沉默权,有害于中国提高刑诉效益和防控犯罪。  相似文献   
30.
分析木质客体撬压凹陷的细小特征和规律,检验和鉴定木质客体撬压凹陷痕,对于初学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是刑事技术痕迹检验鉴定人员,有时也难免出错。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能分析清楚撬压凹陷痕的形成过程和细小特征。在鉴定过程中,最好是在同等的条件下做样本,否则木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