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6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638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381篇
教育与普及   9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4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综合类   799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79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84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38篇
  1995年   219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锅法合成手性双取代不对称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牟其明1,薛翠花1,向明礼2,孙 靖1,陈淑华1, (1.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2.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成都610065)1 引言非对称取代脲是一类极为有用的重要精细化学品和化工原料,可广泛用作农业上的除草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医药领域中的重要中间体[1].在非对称取代脲的结构单元中含有不同取代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键,故非对称脲单元是许多生物模拟肽的常见结构特征[2].因此,非对称取代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取代脲在分子识别、自组装等超分子化学领域显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设计合成包含脲基的人工受体引起超分子化学家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2.
给出带的双闭子带和它的性质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加法半群为半格的幂等元半环簇中的自由对象。  相似文献   
13.
氢键分子系统的二分量孤子偶模型中的非谐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氢键分子系统中二分量孤子模型为基础,采用直接微扰方法,研究了氢键系统中非谐相互作用下扭结孤子偶的运动特性,获得了3次方到4闪方非谐项古孤子偶的非对称解,计算了源于非谐项下孤子偶的能量,与实验观察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1]中K.R.Davidson提出了Nest代数和CSL代数中十个未解决的问题之一是A.Hopenicasser在[2]中的猜想。即对任意的交换子空间格&.是否有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果:rad(alg&)和以及都含相同的紧算子。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最大成键能原理。由此出发,求出相应的最大成键能分子轨道及成键能,并得到了分子中各原子间的成键能,这些可以很好说明分子的成键和分子吸原子间键强度的性质,与实验事实吻合。同时,还可以得到分子的Mulliken's布居数,与通常的LCAO-MO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6.
化合物溶解度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还滑统一定量的为衡量各种物质的溶解能力。通过一些基本假设的实验事实,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物质溶解本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张衡赋的创作,体现出作者既秉承儒家道义传统,又向往个体解脱;既超脱尘俗,又留恋现实人生的思想性格及心路历程。这种思想性格成就了张衡的“清典”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出发,分析和判断了电子效应、杂化方式及空间效应等因素对有机分子酸碱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造出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之后,科学家们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制备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目前,虽然技术困难依然存在,但成功已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