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51.
针对原料质量对铁合金冶炼影响,结合中色东方炉外法配料工艺设计,提出铁合金冶炼相对稳定条件下,强化原料准备、优化原料配料和严控混合和布料是提高铁合金原料配料质量的有效措施,可显著提高铁合金入炉混合料的质量,是保证铁合金冶炼高效生产、节能降耗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2.
为摸索高炉冶炼缺陷矿的规律,寻求高炉冶炼缺陷矿对策,济钢在350高炉淘汰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实践,高磷矿冶炼就是其中试验之一。通过高炉配加高磷矿和烧结中配加高磷矿粉两种方式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些冶炼规律,提出了试验优化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3.
在对氧化物渣系脱P脱S能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现行渣系脱P,S能力,提出了以CaO为基础,配与BaO系列渣系对钢中P,S进行综合处理,研究了其生产的理论可行性,并在实验室进行了炼钢试验。研究表明:新型渣系在缩短冶炼周期,提高炉渣脱P,S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4.
根据FUZZY基本理论,构造一个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炼钢原料-废钢类型进行了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5.
钼泥是冶炼钼铁飞扬的烟尘经水淋洗沉淀物 ,除含有一定量的钼外 ,还含有大量的石英石、硅酸盐、铁、铜、钙、镁、铝、铅等。从钼泥中提取钼 ,就是废物利用 ,化废为宝。但是 ,由于这个工艺过程复杂 ,达到很高的提取率很难 ,因此迄今为止 ,国际国内没有这种实验成功的先例。经过反复实验 ,用先酸后碱浸法 ,由钼泥中提取钼的提取率达到 99%以上 ,该项实验的成功 ,每年可节约5 0 0多万元资金 ,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6.
针对株洲厂湿法炼锌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研究了沸腾槽净化过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优化控制,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7.
MnO高钛渣的脱硫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配加0-5%MnO主渣脱硫能力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硫在渣铁间平衡分配系数,并对含MnO钛渣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硫在渣铁间平衡分配系数随nO初始含师大炉度的升高而提高;随TiD2初始含量的升高而下降,在无搅拌条件下,脱硫反应为二级反应;表现活化能为162kJ/mol;硫在渣中扩散为反应过程的限制环节,指出了 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8.
项目内容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但是矿山经过40多年的开采,易采矿和富矿已经十分稀少,却积累了大量的尾矿、贫矿、难采矿,其中的财富还远未被挖掘和利用。而细菌湿法浸提技术恰恰可用较低的成本开采这些尾矿、贫矿和难采矿,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微生物湿法浸提技术不仅仅是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甘肃省黄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9.
基于常温变量喷射—动力波洗涤闪速炼铜技术*,介绍了 “冷风闪速冶金” 等6项创新技术在金隆铜业公司的实施和实现清洁生产的业绩,并就我国铜、镍闪速冶金技术提出了近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0.
近代中国的生锑冶炼技术发展经历了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通过中日生锑冶炼技术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者在技术原理和所用制炼设备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与布局等方面变异较大。这种变异是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本土技术与外来技术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外来技术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本土的传统技术既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又对外来技术进行了技术识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